01 网瘾孩子内心的缺失(1)

高文斌博士自2002年开始关注并研究网络成瘾问题,目前正主持“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与预防”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他说:“在国外,不管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极少有像中国这样 繁荣 的网吧业。”国内有的城市盖起了几层楼的网吧,并且总是人满为患、生意兴隆。相比看来,同样是亚洲国家,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的网吧里,只不过十几张电脑桌,人也非常少,非常清静。

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的比较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网络给了青少年什么?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身心两方面都需要很多的“营养素”,从心理上来说,这些“营养素”包括安全感、成就感、自信以及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途径。然而,假如家庭、学校不能成为这些营养的源泉,青少年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

高博士说,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青少年在成长中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下三个缺失:

一、“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不仅仅是亲情的一个代名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或因父母离异,或因工作太忙,或因外出打工,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

曾经有一个19岁的云南的男孩子,名字叫小强。小强的父亲是生意人,非常有钱但也非常忙,几乎不回家。回家的时候,小强的母亲就向他抱怨,说小强不听话,每天只知道上网。父亲听了后自然很生气,就会把小强揍一顿,当然有罚也有奖,每次他也会留下几千块钱,让小强自己用来消费。

尽管小强很“富有”,但是他的内心却很不满,感到很压抑,他在现实生活中朋友很少,找不到人来倾诉内心的孤独。因此,他便在网上寻找网友。后来他认识了一个四川的女孩子,那个女孩子对他很好,非常关心他,小强在网上找到了寄托。

天有不测风云,那女孩后来出车祸去世了,小强感到特别内疚,总觉得假如自己那时在网上和女孩聊天的话,女孩就不会死。在严重的愧疚感和罪恶感之下,小强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泡在网上。

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如果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但是在现代核心家庭里往往找不到替代者。这并非无根据之谈。据华龙网报道,在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每十个网瘾孩子便有两名因为缺少父爱而染上网瘾。其中,这些孩子或父亲外出经商、务工,或父母离异,或父亲早逝。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大学博士赵春梅指出,实际上孩子上网成瘾与家庭内部状况密切相关。大多数孩子在成为“网瘾少年”之前,就存在一定的焦虑和痛苦,或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换句话说,家庭氛围、亲子关系不好,最容易导致孩子迷恋网络,使孩子在网上寻求某种解脱。孩子对网络如此投入,恰恰是因为他在寻求家庭中缺失的爱与温暖。

二、游戏的缺失

许多人以为,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不需要游戏了。事实恰恰相反,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只不过他们需要社会角色更丰富的游戏,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来帮助他们成长。

现在中学体育课中,男生的活动项目偏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们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很容易被男生喜欢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三、同伴的缺失

青春期正是孩子的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这是青少年从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靠,逐渐成长为独立个体的必要过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