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庐山一瞥

 

游过白居易草堂后,雨愈下愈大,雾更是有一种把庐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感觉。此时的山让人感到是那么神秘,想不出神秘的尽头该是什么——近似宗教的情感,令我始终感到深奥和费解,很可能是自己从大都市来,还未能脱俗啊。

令人仰视的地方,总是有很多谜,还是往前走吧。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据说有两百多处呢。传说夏禹治水的时候曾登大汉阳峰,周朝的匡俗曾在这里隐居,晋朝的慧远法师曾在东林寺门口植松,王羲之曾在归宗寺洗砚,陶渊明曾在温泉附近的栗里村淡居,李白曾在五老峰下吟读,还有朱元璋和陈友谅曾在庐山天桥作战的传说……不知是名山吸引名人,还是名人传扬了名山,总之这些名人、名山、名迹使人有了一种“名”的灵气,也似乎飘飘欲仙起来。

有人报怨,说这雨下起来没完没了啊。

我想,如果短短的时间不能天晴雾散,好多的景点会看不见,不如留下悬念,期待明日能云开雾散。可没有悬念,第二天一早,雾仍旧在眼前飘来飘去,远处群山还被紧锁在密密层层的雾中。我们议论着,雾真若不散,我们打道回府算了。我不死心,面对着隐没在雾海的群山默默念道:“庐山啊,念我一片诚意,让我看看你的真面目吧!”

沮丧的我无望地作出最后的期待。庐山真有灵性,我话音之后的不一会儿,只感到耳边一阵阵凉风吹来,浓雾在慢慢隐退,远处群山渐渐真实地涌在我的面前了:有的挺拔,有的秀丽,姿态各异,越来越清晰可见。我实在高兴这种巧合。别人也打趣说,庐山真给我面子。我满心欢喜,兴致盎然起来。可是雾终是没能散尽,时有雾团缭绕,但我见机行事,雾起的时候我们赶路,雾淡之后我们按动快门拍照。不知不觉已到“天桥”,据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作战时,朱元璋被神仙所救,石头上至今还留有马蹄的足迹。听起来真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琢磨庐山这块风景宝地,如同人间仙境,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史料和神话结合无疑更增了几分仙气,更引人遐思。

庐山游览,不少山路紧靠悬崖而修,旁边有栏杆护着。在此路上行走,自是心里踏实,但稍往山下探身一望,万丈深渊便让人不寒而栗。我不由问身边的朋友:“这地方这么僻静、险要,会不会常有坏人在此行凶作恶?”友人笑笑,竟说出一番道理来:人在这种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下,更多感到的是生活的真、善、美。我不语了,心想:人之初,性本善,便是恶人面对如此令人陶醉的美景,怕也要受几分感化。大自然也确会能净化一个人的灵魂吧。这话让我思考良久,美总是能影响人的,庐山的真面目,此时此刻,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中领略到一种从没有过的旷然心境,那便是容,像山一样能容一切,想到此,我不免心潮起伏,如海浪翻腾,只是自己才疏学浅,无能寻思佳句,只好作罢了。

游览庐山的时间虽说短暂,可回来后心里却是久久无法平静,我仍然不时地陶醉于“匡庐奇秀甲天下”的那种美不胜收的仙境之中,细细想来,又觉得缥缈,庐山的真面目似乎终没有领略,但静下心沉思,似乎又看到了,原来“面目”多是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不想了却,最美的东西便在心田永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