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郑袖之祸:楚怀王被虏(3)

秦惠文王则不一样,他之所以要称王,就是感到周王室已经?气息奄奄,他要取彼而代之。他称王是为一统江?山打下理论基础,是非常明了的政治之举。所以,一个国家有多大的抱负,就会挖掘多大的潜力,做多大的伟业,秦人称王昭告天下之日,就注定了历史将为他们而大书特书了。

战国后期,有识之士皆以天下为己任。当时,一些小国差不多都被灭亡了,争雄争霸自然在几个大国之间展开,齐在楚国之东北面,秦国则在楚国之西北面,齐秦两国充分认识到联楚必赢,纷纷??拢楚国。楚国因为占此地利之势,便与一些纷纷来朝的强国组成联合国军,听听这一方的说辞,又听一听另一方的意见,感到各方都讲得十分透彻,这就使楚怀王举棋不定了。最后,魏国的相国说楚,揭露秦国的狼子野心,告知如楚国之策再不明朗,秦必亡楚而得天下。

于是,公元前318年,魏、韩、赵、燕、楚五国,推举楚怀王为纵约长,攻秦至函谷关。从此??开了秦国与楚国近百年的统一战争。战争开始时,楚国的攻势十分凌厉,打得秦国抬不起头来。到了公元前313年,齐国见楚国联合国军攻秦,战果频频,也对秦发起攻势,助楚取曲沃之地。

我们再来看看楚国的联合国军,他们表面看来铁板一块,其实这种联合体,如有外力很快就会分崩离析。先说魏国,它是三家分晋最大最强之国,与楚国有世仇,从春秋到战国,两国间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几场大战的胜负,两国都可以彪炳历史的。楚人提到魏人,差不多带有今人提到日本人那样的心态。这次由魏国发起的联合国军,尽管是楚怀王牵头,在利益趋同下进行战争,也只是积了几场小胜而已。

另一个举足轻重的齐国,在楚齐的交往中,双方没有什么时候能称之为亲密的关系。从前齐桓公带领八国联军南下伐楚,在楚威王时,楚败齐师。秦国日益强大,使各国政府忧心忡忡,必须组织联合体,以抗击强秦,在道理上都说得明白,但实际操作起来则风云变幻。

再说楚国与秦国的关系,历史上甚至有“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比如吴侵入楚之腹地,亡楚之郢都,楚人搬救兵于秦师。楚秦通婚,好像在两国交往中,有两国公主互为定点供应,我们甚至可以举出多起著名通婚的例子。别看楚齐魏联合体一时气焰熏天,秦人一个小小的计谋,就可以把它肢解。

3.张仪诈楚,六百里地成六里

秦国初入相位者张仪访问了楚国。这在战国后期的当时,是一件重大新闻,各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开了多次高层会议,政要人物纷纷猜测今后的事态发展。其实,张仪来楚的确是叙旧,他历数了秦楚两国几个世纪以来的亲密关系,说得楚怀王又感动又惭愧,因为张仪叙旧是话中有话,暗指楚国不顾传统友谊,背信弃义,使楚怀王觉得他身上就流有秦人的血液。张仪先生见楚怀王有所触动,也就见好就收了,都是聪明人,讲究个点到为止,他那如簧巧舌话锋一转,自我检讨了一番,我们也有该检讨之处,秦人性急,且国内有些唯恐天下不乱之人,暗中操纵政局,蛊惑秦王,使贵我两方有隙。一些别有用心之国,则乘虚而入,使我们两个世代友好之国,闹到了使亲者痛仇者快的地步。这时大臣中有人说话了,认为秦国不在理之处多也,大谈友谊,好像楚人忘恩负义似的。好个张仪,觉得楚人真是不见鬼子不挂弦呀。便清清了嗓门,大声说,这次我来访问楚国,受秦王之托,一是邀请楚王在适当的时候,访问我国;二来秦国为了表示对楚国的亲善,共建大中国共荣共存圈,决定把过去属楚的六百里商於之地交还于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