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嗓青衣”王玉蓉

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明星周璇,歌声轻柔甜润,她唱的《拷红》、《四季歌》等,至今仍在流传,人们称她为“金嗓子”。可是不知为什么,京剧界的旦角演员,凡嗓子高亢响亮的,人们都称之为“铁嗓子”,而不称“金嗓子”。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嗓子冲,武功好,常常在剧中连唱带舞,人们赞誉他是“铁嗓钢喉”。女演员王玉蓉,能在一个晚上从《彩楼配》唱到《大登殿》,她一人饰演王宝钏到底,整整演足四小时,因而获得“铁嗓青衣”的称号。

说起这位王玉蓉,颇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她是苏州人,十六岁时就以王艳芳的艺名,在南京夫子庙的群芳阁、天韵楼等茶社清唱,由于她嗓音甜美嘹亮,不久就誉满秦淮,被选为“歌后”。

她十九岁时到北京,拜在京剧一代宗师王瑶卿的门下学艺,从此立雪王们,达八年之久。王瑶卿对这位南方来的女弟子,爱护备至,要求也十分严格。不但一字一腔,绝不马虎,而且胡琴一响,即不许再喝水。所以后来王玉蓉在台上从无“饮场”的习惯。王瑶卿教她的第一出戏是《女起解》,开头的四句摇板,就教了半个月,直到满意为止。后来,相继教了她《金水桥》、《李艳妃》、《宝莲灯》等戏,还专门为她排了一出《艳云亭》(即《孔雀东南飞》)。这个戏里快板特别多王瑶卿告诉她,唱戏的要诀是“慢板不慢,快板不快,以字带腔,着重气口”。王玉蓉后来对人说,王师传授的这十六字真言,使她一生受用不尽。

王玉蓉在王门学有所成,需要在北京的舞台上露露面了。但因她自南方来,北京的观众对她很陌生,因此各家戏园子不敢邀她去演出,怕影响票房收入。一九三三年长安大戏院开幕,据说因为“闹鬼”,许多名角都不肯应邀登台。

说得有声有色,于是街谈巷议,满城皆知。新戏院反成了冷角落,没有名伶愿到这里签约登台,王瑶卿不信鬼,他对王玉蓉说:“别人怕鬼,我们来打鬼,你也学成了,咱们弄个班子唱戏院的开门戏去。”于是和长安大戏院签了约,王玉蓉挂头牌,须生为管绍绿华。戏院门前贴出告示:“由王瑶卿为徒儿把场,亲自上台。”这个告示,起了不小的广告作用,观众震于通天主教的大名,又觉得“把场”一举新鲜,买票非常踊跃,戏院上下坐得满满的。

王瑶卿为王玉蓉把场,是在新开的长安大戏院开了端,以后王玉蓉去上海搭班,戏院老板就央求王瑶卿“再来一次把场”,所以这个“把场”便流传到上海去了。

王玉蓉称王瑶卿为恩师,念兹在兹,情意甚殷,其实王玉蓉本人的好学和她的成就,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她不久即以“王八出”闻名遐迩,她唱《王宝钏》从《彩楼配》起,包括《三击掌》直至《武家坡?回窑》,计八个折子,一气呵成,“王八出”不是虚名,是她的真工夫与金嗓子的体现,不可多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