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

奚啸们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被誉为京剧“四大须生”。顷闻,前不久在石家庄举行奚啸伯75诞辰纪念演出。

奚啸伯在40年艺术生涯中,以委婉细腻、清新高雅的唱念艺术,气质文静、感情深沉的表演才华,深受观众的喜爱。

奚啸伯生于1910年,满族人,自幼酷爱京剧。8岁时从手摇留声机学会《朱砂痣》、《探母》,11岁那年,他参加了一次聚会,即席清唱《斩黄袍》,博得在场的言菊朋的赞许,遂正式拜言为师。奚啸伯与京剧有不解之缘,在小学、中学期间,坚持学剧,文戏请老生名票吕正一指点,武戏向杨(小楼)派名票于冷华求教。平时则在放学后悄悄跑到票房学艺,有时则去姑父关醉禅家串门学剧。每日清晨必到后门(地安门)喊嗓,即使刷牙漱口,也利用点滴时间耗腿。

奚啸伯高中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当录士,抄写白折,熟读史书,习练书法,积获酬金,奉献老师。他还常和票友秦古乐、樊子期等人票演,下海后改乳名“小白”为“啸伯”,意为爱唱的人,以志夙愿实现。

奚啸伯下海后,广泛接触教授、学者、画家,以增长知识。他先后搭过尚和玉、杨小楼、尚小云的班,梅兰芳于1935年提携他进入“承华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宝莲灯》、《三娘教子》、《打渔杀家》等剧。此外,他还与尚小云合作《御碑亭》,与程砚秋合作《法门寺》,与荀慧生合作《胭脂虎》。在与“四大名旦”合作的过程中,奚啸伯深受熏陶,在艺术上颇获裨益。他喜爱靠把戏,曾对挚友说:“《定军山》我一辈子不唱也得会。”他真的学会了,并与徐元珊试演,他饰老黄忠,一个转身上马、甩髯、倒蹉步,使同仁咋舌不已。

此后他组班,与金少山、张君秋、侯玉兰、张曼君合作。他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论嗓子我不如谭富英,论扮相我不如马连良”。但他不甘拜下风,勇于探索,终于积累了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等科学发声方法,把“衣七”、“人辰”辙升华到新的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幸的是,10年内乱中,奚啸伯因受迫害而半身不遂,于1977年病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