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关于文化规律。
列宁曾讲过:“文化任务的完成不可能像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那样迅速。应当懂得,现在前进的条件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在危机尖锐化时期,几个星期就可以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在战争中,几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在文化方面,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从问题的性质看,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应该使自己适应这个较长的时期,据此规划我们的工作,发扬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样,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律。认识和把握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违反规律,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邓小平同志这些重要论断,很值得我们深思。探索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我们许多同志还处在必然王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特别要按照中央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的关系等重大关系。努力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文化创新问题。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两条基本途径,一是积累,二是创新。文化领域是最需要积累的领域,要注重积累、强化积累,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美国算不上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强国,强就强在创新上。影响世界的好莱坞大片、麦当劳薯条、英特尔芯片,都包含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创意。我们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正确处理积累与创新的关系,在积累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指导下积累,创作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第七,关于文化氛围。
文化需要尊重。必须广泛、深入、持久地在党内和社会上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风气,必须广泛、深入、持久地在党内和社会上营造尊重文化的浓厚风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因为文化是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最基本因素,也是人的生活、发展、提高、进步的最基本因素。各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人才,文化领域尤其需要。
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学者和作家。特别要造就一批大师级的打通古今、打通中西、打通文史哲、打通文理的文化领军人才。为什么一些领域出不了大师级的人才?我认为主要是积累不够。以鲁迅、郭沫若88为例,他们都是具有深厚文化积累的文化巨人。鲁迅,小说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散文有《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等,杂文更是异峰突起;郭沫若,诗歌有《女神》,戏剧有《屈原》、《蔡文姬》,历史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都是彪炳史册的千古名篇。再举几个例子,冯友兰89的七卷本《中国哲学史》、陈寅恪90的《柳如是别传》、钱穆91的《晚学盲言》,都是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口述,由助手代笔的。他们的学养之厚,令人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震撼。培养大师级人才,要靠积累,也要靠提升挖掘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个话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也是带有规律性的智慧之论,很值得深思。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创造力曾经是很发达的,我们不但有《红楼梦》这样才华横溢、文化凝聚的巨作,而且有《庄子》、《山海经》92这样想象力、创造力勃发的鸿篇。要重新唤起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