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万事俱备的父母

序言

我们家大丫头承敏刚出生那天,看着眼前这个闭眼酣睡的柔软的小生命,我口出豪言:“为了孩子,我可以豁上性命!”并暗自立志:“嗯哪,可得要好好养呐。”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立志成为“超男”的呢。

虽说我和老婆也隐隐地担忧:“这孩子可怎么来养啊?”但是为人父母的小小自信还是有的。毕竟,我在妇产科和小儿科实习过,接触过很多新生儿。老婆呢,不仅习读了育儿书,还因为自己的药剂师出身,有科班功底,所以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没什么大的惧怕。

可是我们的孩子最终没有自然分娩成功,而是剖腹产生下的,这个意外让我们大跌眼镜,也让我们意识到育儿这件事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孩子出生了,理所当然是要被母亲抱着喂奶的,可是承敏出生都一个半月了,一看见母亲的乳头就呕吐。这先不说,本来完全可以躲过的黄疸终究也没逃脱,为此不得不住了一周的院。

她出生后六个月间我们俩没睡个囫囵觉,更要命的是有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来,让我们小夫妻俩惶恐不已。诸如给孩子洗澡,换尿布……虽说都是小事,可也要一一从头学起不是?

起初我照顾承敏的样子和那些电影中惯常见到的刚刚升任爸爸的男人一样狼狈。很长一段时期里,承敏只要我抱着就哇哇大哭。还记得第一次给奶瓶消毒,我傻头傻脑地,还没把瓶盖和瓶子分开,就一下子全扔热水里了,直接结果是把奶嘴给烫化了。

在“上岗”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学会了通过孩子的哭声、脸上的表情来判定是该喂奶了,还是该换尿布了,要不就是消化不好,小家伙郁闷了,等等。就是白天在单位上班,我也是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不时给老婆大人打电话,仔细询查。

“啊呀,师兄,养孩子真是累。不停地换尿布啊……还昼夜颠倒,到了晚上简直痛苦死了。”

承敏出生一个多月的时候,我约师兄一起吃午饭,席间我朝师兄大吐苦水。没想到师兄回道:“就你,一大夫!你老婆,一药剂师,还怕啥啊?!”接着举起酒杯,建议道:“要是你们都说不懂,还觉得苦恼的话,搁一般人身上怎么办啊?我觉着吧,你正好可以把你的育儿过程、中间发生的事、需要的医学知识融合到一起,开个专栏!”我最终听从了师兄的话,一点一点坚持了下来,成果就是东亚日报上分30次登出的“医生爸爸和药剂师妈妈的育儿日记”,也就是您眼前的这本书。

我们俩在每次承敏有新情况时,就好像分配了新任务一样,紧急出动,四处查询医学书籍,甚至动用电话和网络,向“过来人”请教。而且我还仰仗自己医学记者的身份,近水楼台先得月,有问题就向相关专家咨询,充分利用了手头资源!

当然,事实上我们俩交出的答卷并不都是标准答案。譬如在断奶初期是忌给孩子喂甜味过重的水果的?我们总是因为孩子爱吃、好喂等理由把什么草莓、橘子等都喂给孩子,以至于再喂那些寡淡无味的蔬菜粥时,孩子理都不理;还有,喂完牛奶后立马哄孩子入睡对孩子的牙齿很不好,可我俩觉得这样孩子比较容易入睡,所以直到孩子15个月大,我都没给孩子断过奶瓶。

当时能做的真是竭尽所能了,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

看看周边家孩子和我们家承敏年龄相仿的年轻夫妇,读读来自读者的信件和网络上的很多疑问,我不由感觉到育儿中的很多错误和很多感受都是在重复上演的。

当育儿战役打响的那一刹那,世上所有初为人父人母的人多少都会有些惶恐、紧张、手足失措。究竟有没有一本书来给他们提供指导?想到我们作为“过来人”,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经历和医学知识为他们提供指导,这本书便如此出炉了。

为了把我们的感受更真实地传达给读者,很多我们犯过的错,一些想当然的做法,虽然很丢面子,但我们还是鼓足勇气拿出来分享。有异议或者已经变化的医学知识我们也都分门别类进行了整理,并找相关专家给予了准确解答。我做药剂师的太太也把育儿需要的药品逐一作了整理,我们没有效仿百科辞典罗列各种病状,而是根据我们的实战经验,选取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写进书中。

整本书的成书过程,我们弃用艰深专业的用语,力求写得通俗简明。而且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既非医生也非药剂师,而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我们,站在孩子父母的立场,来为所有初为人父人母的人提供最现实的解决方法。书中,我们没有大声空喊一句“不要吃什么什么药!”而是以我们的切身经历告诉你,当在周末的深夜,你的孩子生病时你应该怎么办。

开始连载育儿日记后,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家老大承敏已有五岁,也开始上幼儿园了。去年夏天出生的老二现在也会抓东西了,于是我接着在东亚日报上以“我们家老二”的名字开了专栏,因为有养育承敏的经验,终于摘掉了“新手上路,请多多关照”的牌子,但是养儿真是不易,为人父母便意味着要跨越到更成熟的阶段,这样的体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对你的育儿有诸多帮助,这里有苦也有甜,我们也希望借此书来传达对我们的女儿承敏、智远的爱,她们正在一天天长大。

2006年3月

李真汉 金太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