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36: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一切事物,无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始终坚持“我有什么错”这一立场。

有一天,小晴被上司叫过去训了一顿,回来时脸很阴沉,气色很难看。路过张静身边时,张静关心地问道:“你没事吧?”

没想到小晴像只狮子一样朝她怒吼:“你怎么那么多事!我有没有事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是不是想看我的笑话。”

张静听后,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因为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在看着她。

中午吃饭时,张静就对自己的同事兼好友萌萌诉说自己的委屈:“小晴今天真是个怪物!变幻无常,这种人真没法理解!”

“张静,这事你也别怪小晴。如果你站在她的角度考虑,你就能理解了。”萌萌说。

“我为什么一定要站在她的立场上来理解?”张静还认为受委屈的是自己,所以显得有些固执,甚至有些不通情理了。

“张静,我讲一件我自己的经历给你听吧。那是三年前,我在一家法国公司的办事处做助理,八九个人的办公室,杂务基本上全由我一个人承包了。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公司一个美国女孩的薪水是我的十几倍,当时我气得发抖,心想,这女孩一天到晚基本上什么都不干,最多干我三分之一的活,她凭什么拿比我高那么多的薪水!当时,我就直往法国老板的办公室闯,问他这种薪水差别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看不起我们中国人。那法国老板是个老头,很和蔼,听完我的一通发泄后,仍然是笑眯眯的。待我基本平静下来后,他问我:‘这事你有没有从美国女孩的角度考虑过呢?’我不解地问:‘她的角度是什么?’老板说:‘她的薪水的确比你高很多,但与美国人的薪水相比,她这种水平只能算一般了;让她千里迢迢从美国来北京工作,如果还让她的薪水比一般美国人的低,你说她会愿意吗?反过来说,你的薪水虽比她低得多,可不也比普通中国人的薪水高得多吗?’听老板这么一说,觉得他说得也很有道理,气就消了许多。”

“萌萌,我理解你的意思,但你说句公道话,今天我有什么错?”张静还是钻在牛角尖里面。

“张静,如果你真要我说,那我就说了,你错就错在你的‘我有什么错’这种想法上。当你与同事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你老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思维,不仅不能理解对方,而且也剥夺了自己的反省机会。所以,如果你真想了解小晴为什么冲你发脾气,首先就得去掉你身上那种自以为是的毛病。”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总觉得人与人之间互相很难理解,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老是有这种“自以为是”的毛病,不愿去认真地剖析和了解自己,所以,古人才有“人贵有自知之明”这种感叹。

见张静情绪开始平静下来,萌萌开始像个大姐一样对张静循循善诱:

“张静,今天你确实是好意,想安慰小晴,但当小晴被上司批评,自尊心受到打击时,她要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安慰,这样只会让她觉得更加难受。所以,你好意没办成好事。张静,你仔细琢磨琢磨,其实,与他人交流,互相之间就像两面镜子:别人对你的态度,实际就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你自己的行为。”

矛盾随时都会产生,当它真正产生时,很少有人愿意去反省自己。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要想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很简单,首先你要承认自己有缺点,而不是炫耀自己的优点。要想别人接受你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要体会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先保护自己的感受。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的界线并不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是在他人的心上。

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必须得学会交流沟通。有了沟通,就不容易发生误解,即使有了误解也容易消除,而不会积淀为隔阂。这样,不仅能大大减少猜疑和误解的出现,而且更容易形成交往中的默契,从而培养友谊。所以,我们也不能幻想社会交际像游乐园那样,永远让你开心。如果每个人都求大同存小异,彼此互让和体谅,人与人之间完全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和睦与和谐。

原文

略不逊,讼自起。公差到,悔则迟。

解说

逊:谦让,恭顺。公差:官府执行公务的差役。

与邻居、朋友交往,一定要谦虚有礼。哪怕在一件小事情上,对别人不够恭敬或不肯让步,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甚至官司。如果因此还惊动了公差,那么后悔也来不及了。

拓展延伸

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我们难免会与别人有误会或摩擦。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才会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矛盾。当我们遇到矛盾时,很显然,谁都不愿意吃亏,步步紧逼,据理力争,死要面子,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激化。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一时的退让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难道不是更好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