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探索心理:把玩具拆得七零八散

听听一些家有男孩的家长的心声:

外企销售部的经理助理金女士说:“我家儿子纯粹是个‘破坏之王’。上周刚给他买了一个电动小汽车,花了两百多元,可是没过两天,两百多元钱的电动小汽车就变成了一堆零件,气得他爸爸想揍他。不仅如此,他还会把小闹钟、收音机大卸八块。有一次,他竟然声称要把电视机拆开,消灭里面的那个坏蛋,吓得我赶紧把婆婆接过来照看他;还有一次,他居然把镜子打碎了,事后还努力地用胶水粘,想‘破镜重圆’……”

北京师范大学中级讲师李女士说:“我家的儿子整个就是一个‘齐天大圣’,家里什么都会被他破坏,我每天也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如果我能够有机会选择的话,我宁愿生个女儿,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安静、听话,哪里像儿子那样调皮啊,儿子就是我心中的一个甜蜜的‘负担’。”

……

以上是家长们说起自家的男孩时经常会谈到的一些情况。事实的确如此,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小男孩都不让人省心,从来就没见他们老实过,他们似乎是一个问号,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喜欢寻根问底;他们总会改造自己的玩具,把它们改造成具有特殊功能的“一堆零件”;他们还喜欢跑到电视机后面,看是谁躲在里面说话、跳舞、唱歌……

其实,这些都是男孩探索心理的表现。

男孩的探索心理是由男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男孩的发育,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要比女孩慢一些,而且相比较女孩而言,其责任感和义务感等都较差。所以,男孩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当他强烈地想知道“电视机里面为什么会有人跳舞、唱歌”的时候,尽管他也明白父母会反对他的这种做法,但在强烈的好奇心与并不是很强烈的责任感的稍微“斗争”下,他很轻易地就会选择满足好奇心,跑到电视机后面或者干脆把电视机拆开看个究竟。

另外,与女孩相比,男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比如同样是玩一件玩具,女孩可能会在心里给玩具编排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而男孩却可能会把它拆得七零八落。因为男孩希望知道这个玩具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以及它是如何起作用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自己能找到多种有创意的玩法。在这种强烈的探索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即便已经将玩具拆得七零八落,他们还会在七零八落的基础上再来个彻底的破坏,让家长彻彻底底地感觉自己养育了一个“破坏王”。这看似破坏的举动,其实显示着男孩某种独特的能力,而且远远强过同龄的女孩,这种能力就是空间思维能力。曾经有调查表明,在拼图和组装其他三维物体方面,男孩的速度要比女孩快2倍,犯的错误则比女孩少一半。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安德森博士对男孩的“破坏行为”进行了解释。他说:“男孩往往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他的‘破坏性’并不是纯粹的破坏,更多的是一种探索的心理。”因此,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在男孩这些破坏力的背后往往会隐藏着呼之欲出的天赋。所以,用强制的方法压制男孩的“破坏性”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男孩这种带有“破坏性质”的探索性呢?

安德森博士表示,男孩的“破坏性”有些是因好奇,也有一些是故意破坏。因此,家长要因孩子的“破坏”动机对他们区别对待。

对于男孩的探索精神,家长应给予肯定,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也要教育孩子爱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有一位明智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一个周六的早晨,他剃须的时候被儿子看到了。从儿子惊奇的眼神里,爸爸知道孩子的探索心被吊起来了,他没有将剃须刀收起来藏好,而是专门把儿子叫过来。儿子一把拿过剃须刀,问这问那,爸爸认真地给儿子讲解,然后将剃须刀肢解开来,一一告诉儿子各个部分的用处。最后儿子高兴地说:“爸爸,我知道了,谢谢你!”

这位爸爸不失时机地说:“你看,我现在把它拆开了,但是我装不好了,白白地浪费了,你能不能帮我装好?”

爸爸一边引导儿子,一边研究,半个小时之后剃须刀恢复了原状,爸爸说:“一定要爱惜物品,不然就浪费了。”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

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很多父母借鉴。

但是,有些孩子拆毁、摔砸物品,纯属破坏行为,如砸椅子、故意摔碗等。对此,家长切不可姑息,要在弄明白孩子破坏物品的原因后,让他们自己承担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如用自己的零用钱修理、购买新物品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