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的“战役”(1)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你的目标就快要实现了,结果却功败垂成,但这不是你喊停的理由。只有拒绝再试一次的人才会被打败。

日子就在他人无法想象的百般试炼中慢慢过去,力克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因为肢体残疾,澳洲法律无法保障让力克进入主流学校学习,而他的母亲凭着信心去争取现行法律的改变,使力克成了澳洲第一批进入主流学校的残疾学生之一。要有多么大的信心才能做出改变法律的决定并真的促成其改变?这份信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力克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并且尽力过得像常人一样。不过在早期的就学时光中,他常常受到捉弄和欺负,仅仅是因为生理上的缺陷。

让他感恩的是,父母总是安慰他,给他继续活下去的力量。在父母的支持下,力克找到了可以战胜那些挑战的态度与价值观——身体缺陷并不意味着头脑的缺陷,外在虽然不同,但在里面,你与其他人是一样的。

基督徒之间平时互称“肢体”,意为“在基督教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可以说,面对试炼,父母的爱便是力克无形的肢体,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行走、摸索。

力克当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一份地方报纸报道了力克的故事,标题是:《融入主流,残障儿大放异彩》,还附上了一张力克和妹妹的照片。这篇报道引起了澳洲人民的注意,当地的政府官员也来探望了力克,他还收到了卡片、信件、礼物,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邀请。

媒体报道之后涌进来的捐款,也在经济上帮助了力克的父母,他们为力克换装了义肢。力克的父母从力克1岁半开始,就尝试让他适应人工四肢。而力克认为这是一双不怎么好用的手臂,这个机械手臂差不多是力克体重的两倍。

力克装上这个新玩意儿,光是保持平衡就困难重重,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适应。之前,力克已经很熟练地用小左脚、下巴或牙齿取东西,而新加入的手臂似乎让力克平常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变得困难了,力克还是想用他的小左脚。

坚韧不拔是一种力量。虽然力克的第一个人工手臂实验失败了,但是他仍然相信一切会有最好的结果。力克的乐观和高昂士气,感动了当地的狮子会,他们为力克募集了20多万美元,用于支付他的医疗和一部新轮椅的费用。力克依靠这些募集来的钱,去了加拿大多伦多,试用了由那里的一家儿童医院设计的电子手臂。不过最后,连医学专家也认为,力克不用义肢,而是靠自己,做事的效率可能更高一些。

力克觉得,如果某天科学家或者发明家可以发明出适合力克的四肢,那当然是值得欣喜的。但力克认为还是要尽他所能,而不是枯燥地等别人发现或者发明什么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力克要自己寻找答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