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当我们骂这个社会道德败坏的时候,是否可以先发起一颗小小的“心”愿:中国不能再堕落下去了,从“我”开始,行动起来吧!
(黄东涛)
“做事要用心!”父母看到孩子写字歪歪斜斜时,常常会如此教育孩子。其实,我们大人做事也常常是不用“心”的。
我们一些企业的口号,也提到“服务顾客,从心开始”,但是实际做起来又如何呢?
“用心”是什么意思呢?用心是专注,是投入,是对当下的观照,是对事的诚敬。用了“心”,即使有误差,也知道随时调整;用了“心”,做出的产品就会精致,对人的服务就会让人感到贴心。一句话,用了“心”,做事就容易到位。
不用“心”的结果呢?当官的不能想百姓所想,企业做出的产品就多次品,设计出的交通标志就容易让人摸不到头脑,对人的服务就让人感觉不到真诚,创作的文艺作品就不能打动人心..而在今天的中国,有很多这种不用心的表现。
日本人能够以区区弹丸之国,创造出让世界侧目的成就,制造出的产品得到全球承认,国民素质整体优秀,关键就在于日本人用“心”。日本人有“工作坊就是道场”的理念。顾名思义,道场是修行、修心的地方。日本人能在工作的同时修心,把工作当作修炼心性的途径,这就意味着以诚敬之心对待手头在做的事,就是“用心”。这种用心的结果,自然就是产品的精致,就是服务的周到体贴,就是整个精神风貌的纯正。
我们也常常说,某某人缺德,某某企业缺德。其实,与“心”相比,“德”还只是表面的要求,仁、义、礼、智、信,都是道德的要求。缺德的根本,是缺心。如果有“心”,自然就有“德”。儒家思想说,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也是首先要让心态端正、专注、诚敬,而由此一切的外在成就,一切外在的德行,自然就都产生出来了。“心”和“德”的关系,就像身体和影子一样,有了身体,自然不怕没有影子了。
所以王老师说,我们缺德,但是更缺的是“心”这个根本。
我们说把汽车停在人行道上的人“缺德”,是因为停车的人缺“心”,他在停车的时候,没有用心观照:自己停得对不对?会不会妨碍人?他只是随着混乱的行为惯性去做事。我们说制造毒奶粉的企业缺德,根本也是因为这个企业缺“心”:企业领导人对办企业没有正确地用心,企业员工制造产品的时候没有专注地用心。
缺“德”的行为好辨认,但是如果缺“心”,就难以发现。有这么一个女儿,对父母很孝顺,母亲生病了,她坚守在床前,喂药送汤。但是在喂药的时候,可以看到她心不在焉,喂药的同时还看电视,喂药的汤匙都歪到一边去了。母亲由于身体不好心情烦躁往往不能完全配合她的服侍,于是她也会生气。她的做法,自然不能说是缺德,毕竟她一直在照顾母亲,但因为她不能设身处地地专一地用心,所以还是要求全责备她一下,那就是她缺了正确的用“心”。
有一个禅宗故事,更清楚解释了何为真正的“用心”。
有一位讲佛教戒律的源律师,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大师修行禅道,是否用功?”大珠慧海回答说:“用功。”
源律师又问:“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回答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源律师说:“一切人都是如此,那不是与大师一样用功吗?”
大珠慧海回答说:“不同。”
源律师问:“为什么又不同呢?”
大珠慧海回答:“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挑拣;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因此,他们与我的用功不同。”
人人都在做事,也许是做同样的事,但是用心正确与否,结果可能完全不同。禅师的用心,纯净单一,端正诚敬,心无挂碍;而一般人的用心,散乱颠倒,烦恼不堪。我们所缺的,正是禅师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