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桶百万金(4) 

布隆伯格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朋友肯尼思·利佩尔(Kenneth Lipper)则回忆说,情况糟糕得多。“就像去送死一样,就像是派一名警察去林肯隧道(Lincoln Tunnel)(当时以治安其差无比而著称)巡逻一样。在每个人的眼中这都是件可怕的事,对一个毕生都想成为大人物的人来说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一些交易员估计布隆伯格会离开。但他说,他从未考虑过辞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都对所罗门兄弟公司忠心耿耿。还有实际上的考虑:他已娶妻,并且初为人父。

于是布隆伯格留了下来。降职是个打击,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最终转化成布隆伯格的好运之一。

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华尔街几乎没人意识到这种机器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但是,布隆伯格具有远见卓识。他清楚这门技术将会令交易更容易、速度更快。利用计算机,每位交易员的信息会更精确、更及时。

布隆伯格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所罗门兄弟公司已经使用了一台计算机,也就是科特龙(Quotron)。布隆伯格在被流放到技术支持部门之前就改进了这台机器。根据后来的标准,这台机器算得上是恐龙级别了。科特龙可以吐出公司的基本信息——如分红支付的历史和股票价格等。但它是静态的,不会计算。尽管仍然是股票部门一名职员,布隆伯格还是去见了所罗门和古特弗罗因德,要求改进科特龙。“他们说:‘看,你白天得做份内事,但如果你想干,就晚上做吧;你可以从楼上调一名程序员来。’”

于是,靠加班加点,布隆伯格改进了科特龙,开发了被称之为“B页”的系统,增加了关于股票、债券和公司介绍的数据。然后,在技术支持部门的两年“流放”时间里,他令“B页”更精密、互动性更强。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交易员现在可以问它问题,而这台机器也能作答。

正如马修·温克勒(Matthew Winkler)所解释的那样,这台机器的新天赋在于能够处理“若是……又怎么样”的假设。“正是这一点令其具有价值。如果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把利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对所罗门兄弟公司今天拥有的债券有什么影响?如果美联储升了半个百分点呢?人们可出提任何数字的假设,然后得到经过计算的答案。”温克勒当时为《华尔街日报》撰写证券消息,后来成为彭博社(布隆伯格名字的英文是Bloomberg,也是其公司的名称,但公司在中文里习惯被译为“彭博社”)的主编。

尽管当时没人知道这一点,但是布隆伯格将设计出令其成为巨擘的计算机机型。当债券市场迅猛发展时,它还将在无意之中赋予所罗门兄弟公司重大优势。但是,这只是简单的开始。现在担任彭博社技术部门负责人的托马斯·赛昆达(Thomas Secunda)说:“B页与彭博终端的关系就像猴子与人的关系一样。虽然大相径庭,但是可以看到相同的DNA。”

在70年代,当布隆伯格邀请赛昆达共进晚餐请他尽全力提高效率时,后者还只是所罗门兄弟公司一个不起眼的数学家。赛昆达说,给他桌上放一台计算机,这样他就不必花时间挤进人满为患、供不应求的计算机房。第二天上午,一台计算机就出现在赛昆达的桌子上。速度足够快。“想要计算机的每个人都如愿以偿;效率大幅提高。”

然而,布隆伯格的声望却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他对保守派构成了威胁,尤其是他游说使用功能更多的台式电脑,拆掉技术人员偏爱的IBM大型电脑。他争辩说,所罗门兄弟公司把钱投放到错误的技术上面。

“迈克尔展示了本该做的事情——那个小盒子才是未来,大型电脑不是,”所罗门兄弟公司前合伙人格达莱·霍罗威茨(Gedale Horowitz)说,“台式电脑可以快速接入,能够快速获取信息。他看到了我们中没人看得到的东西。”

实际上,布隆伯格正开始改变整个华尔街的风气。在一台计算机上工作过去常常被专业人员看作是丢脸的事情,这是薪水低的研究人员才干的事。研究人员被称为“啄木鸟”,为职员们“啄”击着键盘,实际上干的是秘书的活。没有债券或者股票交易员会屈尊敲击键盘。他们骄傲地凭本能去交易。当他们需要本能所无法提供的信息时,就会等着一名研究人员抽空在挤得满满当当的计算机房去查找。这要花几个小时,耽误了交易。债券交易员还利用计算器来计算利率,但是它们十分笨拙,用处有限。

布隆伯格回忆说,交易员桌腿旁的地板上至少码着一周的《华尔街日报》,因为他们不得不查找旧报纸,追踪某个债券的最新记录。这怎么能行呢?他不停地这样问道,令自己越来越遭人讨厌。多年后,从他接受《福布斯》杂志(Forbes Magazine)的采访中仍可以体会到他的这种骄傲自大。他在接受这家杂志采访时说:“我不断对古特弗罗因德说,我可以把这家该死的公司管理得更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