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除了读书的老二、老三还在城里,老大和女婿都赶了来的,姑、姨、舅家,男男女女,和苗姓同祖,几十人在苗家院内进出。院子里是门都有喜联,是树都贴喜字,红得烂漫。日色也好,金黄着暖人。为了隆重,苗家请一班器乐,赵家亦请一班器乐,都是耙耧山脉有道行的民间乐手。洪文鑫是苗赵双方的总管和主持,协调了许多事情。因是同村,百步相距,旧时的轿子没了,风俗也嫌过旧。骑马在现时流行,有人为了致富,养马备鞍,专为结婚人家租用,用一天百元,不算贵的。可苗家老四年龄浅小,又有下病,不能骑马。当然,也不能让步行入门,赵家便到城里寻了在政府做事的亲戚,借了一辆副县长的轿车,不给租金,用后给司机一个红包,包十元五十元不等,再有一条好烟,一瓶好酒也就齐了。
日出时分,轿车从梁上开了过来,司机吃了一碗白糖荷包蛋,便在司仪的指挥中从赵家开了出来。车走得缓慢,在乐声中朝苗家开去。
苗家听到赵家的鞭炮,大女婿就吩咐人马各就其位。抬箱桌的架好了扁担,放鞭炮的燃好了大香,搀新娘的系好了红绳。这时候赵家接新娘也就到了,庞大一个队伍,鞭炮声,说笑声不绝于耳。本来就是中秋佳节,洪家、苗家、赵家三姓,几十户洪家峪的人家,一百余口百姓,为婚事忙着的换了衣服,不忙的也换了衣服。在早饭不久,太阳偏东,日色黄灿,人们就都围了过来,形势比过年还盛。飞舞的炮纸,震耳的炸响,流荡的火药的气味,挤拥的人们,把一个乡村的中秋节弄得好生的繁闹。对面山梁的百姓,前后村落的村人,都立在村头高处朝这洪家峪张望,有的闲人也竟朝这来了,仿佛看戏。
苗家的在一切停当之后,忽然出了事故。新娘子不肯离开父母,在屋里抱着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原来都是说好了的。年龄虽然不大,但这婚嫁都已懂了,自己的景况,也都知道。学校的生理课上,老师也略讲过一二,利害她也明白。为了治病,说到婚事,也都默着认了。可今儿当真离开,她似乎懂了过去许多应答得不该,竟在屋里哭着不肯出门。门外赵家鞭炮声声,音乐如潮,催得急切,这边新娘子就是不肯走离上房,任人如何劝说。苗家大女婿到院里找到了苗家爹。
苗家爹在人群中默着一阵,脸上浅黄,进了屋去。
门外的乐声停了,实在吹得累极,吹不出新娘,就都歇了下来。还要匀些力气留着,侍新娘出门时一路吹奏。鞭炮也绝了声响。忽然静了下来,看的人互相询问,也都听见了上房新娘撕裂嗓子的哭,如一条河在流着,都说这新娘真的懂事,对爹娘亲哩,哭成了啥儿。洪文鑫原在赵家安排事务,等得急了,也从赵家跑了过来。
洪文鑫问,咋哩?
大女婿说,不肯出门。
洪文鑫说,哭几声避避邪气,图个吉利也就行了,不能总哭,那边饭都凉了。
大女婿说,是真的不肯出门。
怔了一下,洪文鑫让大女婿去吩咐吹的继续吹着,鞭炮继续放着,礼仪准备着。过去把搀扶新娘的两个村里的利索女人叫到门外,让她们在院里等着新娘,说他去把老四叫出来。
大女婿说能把老四叫出来吗?
洪文鑫说,我教了三十年书,什么课都讲过了。
便就进了上房里。新娘子在东屋,洪文鑫一到,先让其余人员走出,屋里仅剩苗家爹娘,老四和他洪文鑫。连苗家大闺女也都被安排在院里等候着。院里人多极,帮忙的副司仪、鞭炮手、搀客、送客等,娘家一班人马,全都木木疑疑地望着上房里。赵家的一队接客,都在大门外望着院落里。
静呢,能听见院内的秋叶飘落。苗家老四的哭声和我不嫁我不嫁呀的唤声,清脆脆从窗里流出,寒月一样浸在山脉上、村落中和村人心里。
可她哭着,声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