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营销案例七:首举反倾销大旗
案例描述:
制鞋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情况通报会现场2006年10月23日,奥康集团正式聘请“反倾销第一律师”蒲凌尘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欧盟理事会发布的征收16.5%的反倾销税的法规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法律。10月24日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香港《大公报》、中国台湾《工商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侨报》等媒体对奥康这一诉讼决定进行了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电视台、报纸、网站、电台等在内,共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媒体关注了此次事件。(《中国鞋企起诉欧盟反倾销不当》,陈欢著,《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0月27日政经008版。)
2007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制鞋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情况通报会上,奥康代表中国鞋企发表了“中国鞋企应对贸易壁垒北京联合宣言”。此间,欧盟法院已经受理奥康等四家中国制鞋企业的诉讼请求。3月30日,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绿皮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以奥康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向欧盟官员表达了自己的心声。10月28日,奥康、泰马等中国上诉鞋企收到欧盟一审法院转发的第一轮书面答复.
深度分析:
中国制鞋企业对欧盟征收反倾销税的反击在2006年10月23日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制鞋行业龙头企业奥康集团向媒体表示,已经正式聘请好律师以“欧盟理事会发布的征收16.5%反倾销税的法规不符合欧盟相关法律”为由向欧洲初审法院提起诉讼。
奥康的这一举动一旦实施,将成为国内鞋企以诉讼形式应对欧盟反倾销的首个案例。这场诉讼的胜算有多大?难度有多大?这是世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此,中国鞋业群情激奋、众志成城,充满了信心。有着“中国反倾销第一律师”之称的代理律师蒲凌尘的态度是“怀着必胜的信念,但必须防着最不测的情况发生”。也有法律工作者认为“此案前程渺茫,难以预测”,并列举了摆在中国鞋企面前的三道难题。
奥康集团首先迎战反倾销,原因很简单。奥康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去年,这家企业共外销皮鞋300万双。按照计划,该企业将逐步扩大皮鞋的外销比例,到今年年底,外销皮鞋数量将达到生产总量的25%。然而,10月4日,欧盟通过的这项对中国皮鞋反倾销的终裁决定却给了奥康集团的勃勃雄心“当头一棒”。
欧盟此举让中国鞋业产业感觉不可接受。“欧盟对华皮鞋征收反倾销税,是对少数成员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屈从,是‘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10月8日,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发表谈话时说,2005年以来,中国皮鞋对欧出口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实施10年的配额体制终结后,中国出口潜力得到释放,与倾销毫无关系。“欧盟鞋类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技术投资不足已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将这一现象归结于中国产品的进口是立不住脚的。”
王振滔认为,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的立案、调查和裁决过程中,都存在与WTO规则和欧盟反倾销法不符的缺陷。他认为,欧盟拒绝给予应诉企业市场经济待遇并采用“一国一税”的办法是重大倒退,欧盟裁决认为中国企业在多方面受到政府操纵,在原告申请资格、裁决时间等方面也明显违反有关法律程序,中国应诉企业都可以针对这些方面要求法院给予公正裁决。
在欧盟终裁方案公布后的第五天,温州、广东和泉州三地鞋革协会组建的“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就发表了《关于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终裁的严正声明》,进行了集体抗辩。声明说,欧委会的终裁结果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存在严重的法律缺陷。声明表示,将保留通过WTO起诉欧委会的不公正裁决的权利。“实质上,自欧盟发起对华皮鞋反倾销以来,我国的制鞋企业一直没有停止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温州市外经贸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处处长周小平说。
“中国鞋业目前正处在群情激奋、众志成城的关键时刻,需要一家企业出来带个头。所以,尽管诉讼费用巨大,奥康集团还是委托律师向欧洲初审法院提起了诉讼。”王振滔说,“只有通过法律程序正面应对,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奥康集团聘请的代理律师蒲凌尘系山东青岛人氏,45岁。获得比利时自由大学法学硕士后,曾先后在比利时、美国、英国、荷兰的大学担任教授,在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或律师。2003年归国后,入盟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从1992年开始,他代理过40多起反倾销案件,外界称之为“中国反倾销第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