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 三(6)

当然,每一个领导都有自己的风格,方之路长期在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工作,编杂志、搞调研、写文章,也许血液里流出来的都是高深莫测的理论。

穆干生的头脑早已万马奔腾了,想到 2000 年经中央批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只是从纲要变成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行动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靠权力选拔领导干部谁也不知是什么结果。但是,这个办法已经沿用了几十年,不仅手握重权的领导们习惯了靠个人的好恶选拔干部,就是广大群众也认为靠少数领导选人才是天经地义的,以至于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领导眼皮下面钻。比如中南市委组织部长这个大权在握的岗位,不久前省委组织部的机关干部处长李东友都已经经省委常委研究过了,却照样被方之路顶掉了。如果不是靠权力选拔干部,而是有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拔干部的制度,就不会朝三暮四、瞬息万变了。自然,假如是李东友来中南市当组织部长,那一定是另一番景象了。至少李东友不会像方之路这样凡事都找出一大篇理论,而这样的理论对于实际工作又离题万里,影响群众情绪,耽误了时间。由此穆干生想到,浒河县的县委常委都开不下去了,县委书记和县长矛盾激化到这种程度,县里的工作可想而知了,可是市委组织部长还在这儿不着边际地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谈民主。

会议终于结束了,时间已经临近傍晚,韩娟给浒河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办公室分别打了电话,三辆轿车在晚风中向城北驶去。第一辆奥迪里坐着方之路,副驾驶位置坐着韩娟,第二辆轿车里穆干生带着肖洪书,最后一辆车里薛涛和崔光耀。三辆轿车开出不久,穆干生的手机响了,一接电话,正是县委书记周国华。

“喂,是穆副部长吗?我是周国华。”

“是我,怎么啦?”

“你们在哪儿?”

“我们刚出发,估计四十分钟后才能到。”

“我到城南收费站接你们,等你们吃晚饭。”

“周书记,你还是直接给方部长打个电话吧,我们不在一个车上。”

穆干生挂掉手机,头脑里显得乱哄哄的,对浒河县的领导班子,他在前不久还和廖吾成部长商量过,还没来得及向彭成仁回报,廖吾成就免职去中央党校学习。而方之路来了之后既没有和廖吾成碰面,又没有向自己了解干部队伍情况,他明显感觉到,方之路的思路总是与一般人不一样。现在的市委组织部,特别是领导之间已经没有了正常的工作程序,除了方之路,几乎个个都有人人自危的感觉。像今天的会议,方之路自己没有讲具体方法,也没有听听大家意见。当然,也就不知道此行怎样开展工作。

手机又响了,穆干生看了看号码。

“喂……是我,穆干生。”

“穆副部长,我刚才给方部长打电话,他居然不听我说话,就没头没脑地训了我一顿。怎么回事,我还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领导,哪有这样的市委组织部长!”这是县委组织部长王炳军的声音。

“王部长,你是一位老组织部干部,组织部门的干部最大特点就是忍耐,领导就是领导。在中国,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去讲道理,谁的职务高谁就是正确的,有些话不需要我说得那么明白,你慢慢去悟吧!”

这时,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轿车的大灯如同探照灯一样,亮着两道白光。穆干生感到有些透不过气来,他想看看乡村的大好风光,可窗外已经一片灰暗。自从上车之后,除了穆干生接了几个电话,谁也不说一句话,穆干生看看手机上的时间,估计快到浒河县通往县城的收费站了。手机又响了,原来是郝莹梅。

穆干生搪塞她几句,最后说:“具体工作,我真的说不清,看方部长的吧!”

这时只见前面的奥迪车减速稳行,远处的灯光下只见周国华不停地向缓缓而行的奥迪车挥着手,周国华的身后乔志成也大步走了过来。

方之路下了车,和周国华握了握手,才转过身,目光还留在周国华身上,草草地拉了拉乔志成的手,这时穆干生的车子已经停了下来,乔志成等周国华握完了穆干生的手,才走上前去,紧紧抓住穆干生的手。穆干生感觉到,乔志成今天的手握得特别地不一般,不仅是用力,而且向他传递了许多信息。

方之路早上了车,灯光下可以见到他的奥迪车屁股后面排气管里不停地冒着烟,似乎告诉人们,他等得已经不耐烦了。

周国华跑步上了车,从车窗里伸出手,意思是让后面的车跟上去,一辆辆轿车在昏暗的夜色中向县城驶去。乔志成一直站在路边,他今天只能等到最后,薛涛的车子在乔志成面前停了下来,双手抓住乔志成,说:“志成,怎么搞的,我们今天是党指挥枪啊!你不是党的一把手,你就永远没有理!”

“薛部长,你真的不知道啊!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梁山的一百零八将为什么跑到梁山上!”乔志成满脸沮丧,“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狗急了也会跳墙的呀!”

薛涛抖了抖乔志成的手,说:“我能理解,天天讲民主 ,可是民主在哪里,谁来监督民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