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拔掉钉子,清除贪官(1)

● 动一动地头蛇

经过沿途考察和深入了解,张之洞认为山西的官吏太腐败、太恶劣、太慵懒,如果不把这帮贪官污吏治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执政思想都是扯淡,而这帮贪官污吏也是张之洞治理山西的绊脚石和钉子。

既然是绊脚石和钉子,那就把它们踢开或拔掉好了。可事情没这么简单,山西上至布政使,下至各州县官员,都是在当地盘踞多年的地头蛇。他们根深蒂固,背景复杂,盘根交错,黑白颠倒。多少年来,没人敢动他们,如果敢动他们,那个脾气又臭又硬的曾老九早就动手了,还能等到现在?

还有那个长期在山西担任布政使的葆亨,他其实是一个旗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他一直高高在上,为所欲为,没人敢说他半个不字,就连又臭又硬的曾老九,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国荃倒是想动他,可他背后不知站着多少朝廷要员和满蒙亲贵。曾国荃深知,谁要是敢动葆亨,谁就吃不了兜着走。他不想兜着走,所以他对葆亨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且不说曾国荃不敢动葆亨,就是他敢动,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说,也不容易动。因为布政使和巡抚都是从二品官,布政使相当于主管财务和人事的省长,职务虽比巡抚低了一点,但巡抚并不是布政使的直接领导,布政使归户部和吏部领导。这样一来,巡抚想动布政使,就得通过很多道关口,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张之洞不管这些,他不管葆亨是不是皇亲国戚,不管他有什么背景,也不管他归谁领导,只要他是贪官污吏,就一定动他,绝不留情!但这件事不能蛮干,既要讲究策略,还得掌握确凿的证据,否则就会很被动。

思来想去,张之洞决定对全省官员摸底考察,只要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行为,就立即参免,这样既能杀一儆百,也能对葆亨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只要震慑到了他,随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春节刚过,张之洞就下发了一道考察全省官员的巡抚令,命令各级官员在半月之内,以分级负责制的形式对全省官员全面考察摸底,然后将实际情况汇报省府,再由省府核查取证,做到优胜劣汰,奖惩分明。

半个月后,官员考核报表如期汇报省府。这年三月,张之洞依据报表情况,一口气参免了九个州县级贪官污吏。

一个省的九个州县长官同时被参免,这件事不仅震动了整个山西,也轰动了全国。因为在极度黑暗腐败的晚清官场上,基本上都是官官相护、上下讨好、假公济私的局面,没有哪个官员敢这么大手笔参免属官。

张之洞的这个大手笔虽然很具愤青特点,但实在给力和解气,山西官场的积弊和污浊,也被他这一记重拳打得魂飞魄散。葆亨也是浑身发麻,两腿发软:哎呀妈呀,这个张之洞可真不是好惹的,我要倒霉了。

● 得力的助手

张之洞这次考察摸底,不单单是重拳出击贪官污吏,同时也是为了寻找一批贤能、得力的官员。治理山西,不能凭他一己之力,而需要一批忠诚可靠、仁政爱民、勤奋能干的官员,这样的官员越多越好。可喜的是,他发现了这样的官员,他们是太原知府马丕瑶、候补直隶知州方龙光、朔州知州姚官澄、阳曲知县锡良、万泉知县朱光绶、太原知县薛元剑六人。这六个州县级官员受到了张之洞的奖励后,又被委以重任,从此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一方面是参免和惩处,另一方面是奖励和重用,张之洞这样做,既表明了他铁腕治吏的强硬决心,也体现了他恩威并施的官场手段。仅此一举,他就在山西树起了威严。从此,山西各级官员们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腐败、恶劣和慵懒了,取而代之的是谨小慎微,勤政为先,包括那个不可一世的葆亨。

葆亨着实有些慌了,因为张之洞开始动他了。

张之洞重用勤政干练的太原知府马丕瑶,就是让他带头彻查葆亨贪赃枉法的证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马丕瑶终于查证:葆亨长期把持省库,滥放银款,在代理山西巡抚期间,他曾一日放银60万两,致使山西总兵(武职外官,正二品)罗承勋和参将(武职外官,正三品)王同文贪欠公款达75 000两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