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人们猜测是一位交易员在执行股票交易时,错将百万“M”(million)打成了十亿“B”(billion),因此导致相关成分股大跌,并触发一系列程序化的交易出现。但从当天的交易数据来看该交易员所在公司的成交量远远不够达到相关交易的量,或许事实的确如人们所猜测的那样,但那并不足以导致股指如此大的动荡。而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12天细致的调查和长达151页的报告结果中,我们依然没有找到具体的定论。不过为了避免相关事件的再度发生,管理层宣布了一项补救措施,针对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试行“熔断机制”,即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交易所会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其一,将特定股票的交易暂时中止,直到事态明确时,交易所再重新开放股票交易;其二,特定股票的交易继续进行,但大幅降低交易频度,使其进入缓慢模式。这两条可保证市场中大部分个股不失控,从而确保股指的安全。通过这个事件能够肯定的是,原本市场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导致出现了极端的走势。作为交易所和监管层,这次事件让其进行了反思,人们一度认为交易所相关设置是完美的,不会出错,但实际上依然存在着较多的漏洞,所以监管层必须不断地完善市场,避免系统性风险。而作为股民来说,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事件虽然不经常出现,但一旦出现,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相当巨大的,纵然我们可以抱怨市场,抱怨事件本身,不过这些对于已成事实的结果来说都无济于事。因此在股市一天,我们就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股市中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否则就会被股市狠狠地“教训”。
与这种市场本身系统性风险的“黑天鹅”事件相比,自然灾害、地区冲突以及战争等不可抗力的不可预测性就更强了。1998年6月中下旬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就一直处于特大洪水的威胁下,直到9月相关危险才告解除,而在这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上证综指从1 365点一路跌到了1 150点,最大跌幅达16%。2003年4月20日我国正式公布“非典”疫情爆发,一度令市场恐慌不已,股指下跌超过10%,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很快股指就企稳了,并刺激了相关医药股的上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当天,市场在尾盘突然跳水,且次日开盘就低开100余点,随着灾后重建开始,市场才再度转暖。
国际方面也有类似的“黑天鹅”事件,比如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仅促使本国股市大幅调整,更直接导致了全球网络泡沫的破灭;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继而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日经指数3天内最大跌幅达19.7%,仅次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单周最大24.3%的跌幅,而且同期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股市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跌。
在股市中,突发事件对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股民,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要随时作好准备去应对。股民不能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遇到被套就要及时作出决定,设置好止损位,及时抽身,避免失控;当无法照料自己的股票时,选择出局,踏实持币是最好的选择;当无法看懂行情时,要做的不是进一步,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