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逆向思维的基本要素与核心(1)

第二章 逆向思维赢利法

无论是股市、期货、汇市、楼市等诸多的投资市场,还是我们平时说的商业博弈,实际上都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赢家总是少数群体,而这样的少数群体却掌握着财富的大多数。如果说“真理”注定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角度来反思我们日常的行为和操作,即我们大多数的操作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大多数的想法是不对的,反而是那些少数的操作和少数的想法才能够带来财富?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逆向思维对于每一个想要成为赢家的人都很重要。但逆向思维是一柄双刃剑,用好它能够有出奇制胜的效果,而如果走入歧途,逆向思维也会令你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一节 逆向思维的基本要素与核心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正向思维的逆向推理,正向思维是常规的、习惯性的、大众化的思维方式,而逆向思维则是非常规的、打破束缚的、创新式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例子就是靠逆向思维来取得好的效果的。最为贴近人们生活的例子就是大学生择业问题。有人说考公务员,有人说进国企,有人说进外企,有人说去大公司当白领,有人说自己创业当老板,有人说农耕生活自给自足,还有人说进军房地产当“地主”等。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围绕着我们,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进国企当工人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那样不仅可以端上“铁饭碗”,同时还能够拥有一技之长,非常风光。于是大量的人员进入国企,国企也在不断地吸纳、扩张,初期由于工厂得到了大量人员能够凭借规模化生产完成任务,但其也有“饱和度”,一旦达到了饱和,最后导致的就是每个人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少,反而是周边行业开始获得更多的机会。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大量新兴商机出现,这让很多敢于逆向思维、脱离常规思维而“下海”的“弄潮儿”掘得了第一桶金。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不甘于挣固定工资的工人们纷纷“下海”抢占商机,顿时出现了全民皆“倒爷”的风潮,结果很快这个市场也饱和了。很多后来“下海”的人,不仅没有尝到“海鲜”,反而被海水呛得难受。随后又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风潮,如“机关热”,人们一窝蜂地想进入国家机关谋得一职,认为那是“铁饭碗”,而后来随着国家机构的精简与资格审核,很多人最后被迫下岗,反而是期间一些主动从机关到地方基层工作的人,不仅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重新焕发了工作热情。再比如“留学热”,很多家长盲目将孩子送出国外留学“镀金”,认为学成“海归”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赚得更高的薪水,但随着大量“海归潮”的出现,初期那种“海归”到哪里都是香饽饽的现象也就消失了,尤其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盲目留学”,甚至还不如很多在本土学习的学生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逆向思维不仅适用于个人,从企业和国家角度来看也是如此。比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并购,表面上看是我国企业的实力增强了,有能力将很多世界知名品牌纳入囊中,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比如在技术革新方面,国外常常把其将要淘汰的技术卖出,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大量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发,也能将资产重新整合,甩下包袱。比如在几年前,国际社会热议环保技术,尤其提出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并且慷慨地出售相关技术,我国为了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就斥资购买了汽车“化油器”的相关技术,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获得未来汽车方面的核心技术。结果不久之后国际上就开始推行“电喷”时代的欧洲标准,彻底淘汰了旧的“化油器”技术和相关标准,这使得我国不仅直接损失了大量资金,还贻误了宝贵的时间,在技术上彻底落后,不得不重新购买相关技术并进行改造。假如当初我们能够逆向考虑这件事情,站在对手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了,因为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外知名企业也不是什么慈善机构,凭什么把优质资产让我们拿去赚钱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