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角度看“死亡史”(1)

现场直击

珊珊翻看一本书,上面介绍说,200年前,听诊器还没有问世,很多病人的呼吸和心跳都异常微弱,医生很难判断此人是生还是死,于是,欧洲一些医生就想出了很多可笑而奇异的办法,比如用削尖的铅笔捅触生死边缘人的鼻孔,用刀片切割人的脚心,有些甚至还用大号的锥子刺人的十个手指头尖。

“这也太可怕了吧!用这种方法行吗?”珊珊自言自语,把书递给了旁边的小琪,小琪看过后说:“我太爷爷是老中医,他说他们那时候为了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死了,还会把溶化的蜡滴到此人的脑门上,或者把烟灰吹到人的鼻孔里,把虫子放到人的耳朵里,还有往嘴里灌温热尿的。听起来很恐怖吧!不过据说,这种异常的疼痛是唤醒人的最直接办法。”

“太可怕了!那没死的也被折腾死了。”珊珊摇头咋舌,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医学界的“死亡史”又是怎么样呢?

推理分析

人类探索死亡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但从纯粹的医学角度看待死亡,并没有那么简单。传统医学对死亡的定义就是心跳和呼吸的终止。

但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几百年前,如何确认“人死了”就成了医生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千奇百怪的方法让我们现在看来也是惨不忍睹。

大约200年前,有位法国医生甚至用拉扯人的舌头的方法来判断人是否死亡,最后由此还出现了专门用来拉舌头的机器。

当然,这种方法最终没有流行起来,人们在不断的尝试后,又回归到了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等待。

如果一个人死了,等了3到4天后,如果还没有缓过来,那就可以下死亡结论了。于是,医院专门设置了等待死的房间,死人都摆在里面,等待着神奇降临。

为了能让医院的医生尽快知道这人是不是活过来了,他们又在“等待”人的胳膊上绑上线,另一端连到医生办公室的铃铛上,一旦有动静,医生们就能很快发现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