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君鹏”引发的行为艺术

怪癖实录

前段时间,百度“魔兽世界”贴吧里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贴子迅速蹿红网络。

短短的一天之内,创造了710万的点击量和30万的回帖数,刷新了中国帖子点击量和回复量的纪录,成为网络上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

而几天后,它的点击率已经逼近1200万次,回复超过了31万次。

贾君鹏到底是谁?人们猜测着这个神秘人物的身份,在网络和现实中制造着截然不同的话题。

有人说,这是因为网友们寂寞而造成的,你又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揭秘真相

当贾君鹏莫名走红后,有人到处搜索他到底是谁,还有人自爆是其幕后策划。不管这是不是一种幕后策划,这种现象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因为仅仅一句莫名其妙的,毫无营养的,毫无艺术性和文字美感的话,却引发了网络群体性的癫狂。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写道:“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有时,在某种强烈感情影响下,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这是对群体行为的经典描述。

网络将“贾君鹏”当作了无厘头搞笑的素材。传统媒体的态度更是担忧,邀请专家集思广益,为“贾君鹏”的火爆寻找一个顺理成章的理由,如“暑期文化生活贫乏的折射”“躲避寂寞的集体游戏”等。

可惜“贾君鹏”不同于此前网络流行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卖烧饼帅哥,“他”没有照片,缺乏实体支撑,很难概括出短时间内红透网络的确切原因。因为那些频繁回帖的人并没有明确目的指向,只有消遣的快乐,甚至连消遣都算不上。

“贾君鹏”不是一个人,而成了一个符号,恶搞是网络对待人气话题的统一反应。因为在几个小时之内,“贾君鹏的妈妈”、“贾君鹏的姥姥爷”、“贾君鹏的姑妈”等ID纷纷出炉,角色游戏玩得不亦乐呼。随即《号外!贾君鹏8点开家庭会议》的贴子吸引了大量的浏览和回复。又过了几天,“贾君鹏”贴吧出现了,注册会员近六千人,贴吧人气超过了很多明星贴吧。而语言和图片又永远是网络恶搞的立足点。所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很快就被翻译成了各地方语,甚至还有荷兰语、葡萄牙语等十多国语种。

而《史记·贾君鹏列传》更是重现了网友考证电影《赤壁》中“萌萌”一词的创造力。近千张“贾君鹏”恶搞图片被疯狂转载。图片中,火车站、体育场甚至日全食黑影上都出现了这句网络流行语,从新闻主持人到演艺明星、政坛名流,脸部附近都被打上了劝贾君鹏回家吃饭的字样。此时,由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创的借名人调侃的传统再度发扬光大。“贾君鹏”事件真正成了排遣无聊的窗口。恶搞、盖楼、PS、人肉搜索等诸多网络流行手段云集于此,俨然一场网络文化的狂欢。其实从这点也可说明,我们进入了平民娱乐时代。

“现实乏味无聊,才去网上恶搞的,这是多好的平台啊!”有人说。

“就是,这是寂寞惹的祸,寂寞造就了贾君鹏。”很多人说。

不过,仅仅是因为“寂寞”是不是有点太简单了?从新集体表达的角度来看,“贾君鹏”事件,实际上这是一种集体性的行为艺术。因为当那些空贴出现后,不断有网友以贾君鹏的母亲、老师、三姑六婆等身份回贴,正是这些水贴才堆积起了万丈高楼。每个人都是这出戏的角色,万千网友合作,共同创作了一个作品,而这个作品又表达着共同的情绪和立场。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点类似“贾君鹏”,沉迷于网络而忘记“回家吃饭”,被某种力量控制而浑然不觉。或许,我们都跟“贾君鹏”一样,在网络的世界里流连太久,需要“回家吃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