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前淡定,迸发人性之美

怪癖实录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曾让我们无数人为之感动,为之惊叹。那些“泰坦尼克号”上的乐手和船员,在面对灭顶之灾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不奔不逃,坚守职责?怎么能有那样高尚的情操,把救生艇让给妇女和儿童?

事后曾统计,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有76%遇难,这个死亡的比例,远远超过了船上头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上所有房舱乘客的死亡比例。按理说,船员在船上会比乘客更有条件逃生,但他们却把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那么大一个群体,能做到如此舍己救人,简直是个奇迹。

而我们也知道,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第三年,一艘名为Lusitania的英国籍商船在横跨大西洋的航行中遭遇到了德国潜艇的袭击。然而,不同的是,泰坦尼克号上获救的妇女和儿童,远远大于Lusitania号。而Lusitania号船上逃生的大部分则是青壮年。

在面对同样的灾难时,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难道是因为泰坦尼克号上的人比Lusitania船上的人更有素质?

揭秘真相

现实再次让我们大跌眼球。据对两艘船上的乘客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等进行对比,发现他们并无多大差异,可为什么泰坦尼克号让我们领略到了人性的美,而Lusitania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恶呢?

其实,人性中的善和恶,很多时候是受周遭环境影响的。

泰坦尼克号在英国有“永不沉没的海上钢铁保垒”之称,人们大多不会想到它会沉。所以即使后来撞到了冰山,人们还是不紧张,因为他们觉得泰坦尼克号是安全的。所以对待一切逃生程序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慌乱,没有恐慌。

人的心理是会传染的,这种正面思想的传递,让他们感觉自己所乘坐的船只是遇到了暂时的麻烦,很快就会解决,所以才能井然有序地让妇女儿童先逃生,因为他们认定自己年轻力壮,逃生的安全系数会更大一些。

而Lusitania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的三年出事的,所以对三年前的沉船事故,他们深深感到恐惧。“永不沉没的钢铁堡垒”都能沉没,自己正乘坐的船,岂不最后成为碎片?船都成了碎片,自己还不死得更惨?

他们开始感到深深的恐惧。

当这种海难的恐惧涌上心头时,一点点变化都可能让人群发生骚动,一个人的骚动也会引发整条船的骚动。这时候大家只是出于本能地开始逃生,脑子里只想着怎样尽快逃离危险,所以在争抢中,自然年轻力壮的男女更有机会抢到救生艇。

据了解,Lusitania只用了短短的18分钟就沉没了,而且当时救生艇的设施还出了故障。这些都让乘客在很短的时间内肾上腺素增加,接下来,求生本能让他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考虑其他,只想着保全生命。

而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间整整有2个多小时,在这段漫长的等待中,人们的心情是会慢慢平复下来的,人性中美的一些方面战胜了自私的本能,自然使获救人的身份更加的“人性化”。

从而可以说明,在大的灾难面前,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应急方案、知道一些逃生方法时,我们就会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慌乱,人性中美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就迸发了出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