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宝典10:虚实相生(3)

【时代感动范文】

圣火不灭的奥秘

赵致真

几乎每届奥运会,主办国都会奇计百出,让圣火传递不同凡响。但无论采取何种传递手段,确保圣火历尽“八十一难”不会熄灭是最重要的前提。

圣火在地球上燃烧必须满足三个要素:燃料、助燃剂和温度,人称“火三角”。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一场瓢泼大雨浇灭了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主火炬,熄火的原因是雨水将“火三角”中的温度降到了燃点以下。2004年雅典奥运会,帕纳辛纳克体育场的大风吹熄了奥组委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这是因为“火三角”中的“燃料”被风带走而来不及补充。因此火炬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火三角”的巩固和加强。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采用双火焰结构,燃气从储气罐中出来后“兵分两路”,一路“大火焰”在火炬顶端光芒四射并栉风沐雨,另一路“小火焰”躲在“大火焰”下面的“挡风墙”中“养精蓄锐”和“保驾护航”,使“主气流”随时受到“小火焰”不间断的点燃。

水下火炬传递是悉尼奥运会大胆而浪漫的尝试,生物学家邓肯在大堡礁海域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创造了“水火交融”的一大奇观。

为确保燃气在深水下顺利喷出并形成稳定的燃烧区,燃料罐内必须达到很高的压力,由于水下没有氧气助燃,火炬必须“自带”氧气和燃料进行预先混合,并点燃主要发光燃料镁。在地面上这种火炬燃烧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亮度可达35000支烛光。水下火炬的制造工艺虽然复杂,但基本原理并在实验室中进行演示。

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l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达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最大“亮点”,是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郎玛峰。在海拔8844米的“世界屋脊”,温度常在零下40摄氏度,风速达到10级,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1/3。但火炬凭着先进的回热功能,双火焰设计和燃料预混装置,完全能在如此恶劣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大放光明。当祥云火炬在地球之巅呼啦啦燃烧的时候,世界将见证奥运圣火传递史上又一个空前壮举。

【感动留言】

作者采用说明性语言,将圣火不灭的奥秘放在具体的火炬设计上,紧紧抓住圣火燃烧的三个要素——燃料、助燃剂和温度,介绍了圣火不灭的科学奥秘。作者分别结合各种特殊条件下火炬传递的条件,人们在火炬设计上的独具匠心,以及解决这些创意所进行的科技创造等历届奥运火炬传递的亮点进行了介绍说明。语言通俗形象,把深奥的科技原理融于形象的语言之中,通俗易懂。同时,作者在介绍祥云火炬时更是具体详尽,尤其火炬在珠峰传递是中国人在奥运史上的创举,表达了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