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宝典4:辨明关系(1)

【感动秘笈】

辨明关系,就是分辨清楚构成题目或话题的词或词组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这些关系辨明了,审题立意的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这是感动阅卷老师的写作方法之一。比如《“向前看”与“向钱看”》这个题目,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稍一思索就知道“向前看”与“向钱看”二者之间是是非选择关系,根据这个关系,文章可以这样立论:“我们要向前看,不能一切向钱看。”《自信·自负·自满》这个题目中的三个因素之间也是一种是非选择关系,因此可以这样立论:“人要有自信力,但不能自负,更不能自满。”

《名师与高徒》这个题目,“名师”与“高徒”之间是一种非绝对关系,意思就是二者之间有某种特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一般说来,“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但并不尽然,有的“名师”出不了“高徒”,有的“高徒”并非出自“名师”。辨明了这些关系,文章该怎样写也就不言而喻了。

运用辨明关系法审题,思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走弯路,因而能大大提高审题速度。不过,构成这类作文题目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前面例举的三种关系虽然常见,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的分析,从而做到既快速,又准确。

【感动片段】

片段一:

一次恸地灾难,不仅没有扰乱国人的心绪,相反,他们凝聚得更紧结,偎依得更绵密,这是灾害这个魔障自身也没有料到的另一种效应。平常在安如泰山的平静生活中,我们似乎有了太多的怨尤,可就在5月12日14时28分的一刹那,竟然定格了那么多崇高,凝固了那么多神圣,引爆出那么多感动,以至让我们感到一生都没有流淌过如此多的泪水。我甚至觉得哪一幅图景都能进入人类不朽的雕塑,哪一个故事都能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撼动的遗产,当看到谭千秋老师为保护自己四个学生的生命壮行图时,我再也忍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我感到谭老师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荣誉、骄傲和自豪,面对谭千秋式的英雄,我们不能不对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更加巨大的希望和信念。

——《尊严与信念》

作者选取“5·12”地震这一灾害事件,阐释了尊严与信念的问题。灾难发生的那一刻,竟然定格了崇高、神圣、感动,从而引发作者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

片段二:

其实,做人与做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做人论境界也讲方法,做事讲方法也论境界。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施的,不会做人,很难把事做好。再者,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也和做人的境界有关。就是做人做事相融合,其中既有做人的境界,又要有做事的方法,既议做人的方法,又论做事的境界,我们从中得到复合性的启示。

——《做人与做事》

作者抓住了做人与做事的区别与联系,深刻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人做事都要讲究方法,讲究境界。

片段三:

“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还有地球那一边,写下《荒野的呼唤》的杰克·伦敦,著有《老人与海》的海明威,“自由旗帜”下的拜伦和普希金……真的,我是那样清晰地感受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所拥有的快乐和幸福,我甚至可以看到,他们顺着自己的思维走向了不同的宿命。

——《作家们的故事》

无论怎样的作家,他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他所拥有的快乐幸福,陶渊明、李白、陆游、谭嗣同以及杰克·伦敦、海明威、拜伦、普希金等古今中外作家,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走向了自己的归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