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宝典2:添加因素(1)

【感动秘笈】

有些命题作文或者话题作文,往往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或话题,只要在原题目或话题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难为易。这种方法也是感动阅卷老师的审题立意方法之一。

比如《哭笑不得》这个题目,初看审题难度很大,“哭”不能,“笑”不得,左右为难,写什么好呢?一时找不到突破口,确实难以把握题旨。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人”或“事”的新因素,使原题目成为《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这样,题目要求写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再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还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要注意的是,使用添加因素法审题,所添加的因素必须和原题目的已知因素保持同一性,不能异化。“哭笑不得”是人的尴尬行为或事情的难堪结局,所以在给《哭笑不得》这个题目添加因素时,只能添“人”或“事”。

【感动片段】

片段一:

古人敬仰季节,因为季节教会他们一切重要而美好的生命真谛。春和景明,木欣欣以向荣,那是生之奋发;夏日炎炎,骄阳似火,那是生之热烈;秋气肃杀,回风摇曳;那是生之蕴藉;冬雪冰封,莹然洁白,那是生之肃穆。在季节的变动周期中,人渐渐成长,渐渐感悟,然后满意地叹息一声,尘归黄土。季节是无言的老师,是沉默的仲裁者和守护者。子日:予欲无言。是啊,庇护一切、包容一切而又默许一切的季节,又何需言语呢?

——《季节》

引用古诗文阐述季节的生命真谛。作者在这段话中用四季来说明生命的感悟。季节无须说话,因为它能包容一切,庇护一切,是人类无言的老师。

与后文所提到的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带来的“季节”的缺失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自己对季节的忧思。

片段二:

记忆中,也曾经品尝过家的味道。甜蜜中有点儿苦涩。只是那时太小,总是忽略了那份甘甜。可是现在,那份味道已经渐渐远去了。只是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谁也没有察觉,只是偶尔会觉得失去了一些东西。谈不上悲伤,更谈不上惊喜,只是感到一些失落与迷茫罢了。

家,多么熟悉、多么温馨的名字,可为何总会隐藏着一份陌生?!总是让人莫名地感到一丝丝淡淡的伤感与忧愁?

家的味道,多么令人怀念,甜甜的,涩涩的。好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让我可以再次品味到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

作者紧紧抓住家给人的感觉来写,年轻的时候没有体会到家的意义,在自己突然长大的时候回想起来却多了些滋味,有甜蜜也有苦涩。家的温馨、家的惬意、家的苦涩等种种滋味复杂而难以割舍,这就是家的魅力。

片段三:

如果浅显地将价值的分量理解为一包一斤的糖,一包一斤的大米,那便过于狭隘。价值的实质不但在于物质,更在于文化。漫漫五千年,从屈原到鲁迅,从《楚辞》到《呐喊》,中国文化博采众长,灿若星河。正因为有了飘逸不羁的李白吟“千金散尽还复来”,豪放大气的苏轼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婉约细致的李清照愁“浓睡不消残酒”,犀利深刻的鲁迅喊“于无声处听惊雷”,所以中国文化一向被人们以“凝重”相赞。这一“重”便凸现出文化价值的重量,这一“重”,重若千钧。

——《价值的分量》

如何看待价值,作者阐明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价值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文化。这是作者对于价值的新认识。从屈原到鲁迅,这些文人表现出的价值,凸现出了不一般的文化重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价值的分量最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