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糖尿病的早期发现(2)

3.多动一点迈开双腿参加运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除了遗传外,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控制饮食,再加上增强锻炼,就不会过于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便会减少。苹果型肥胖应该引起重视,尤其需要加强锻炼。这种肥胖的特点是体型像个苹果,肚子特别大,四肢则较细,也叫中心性肥胖,脂肪都堆积在心脏、胰腺、肝脏和肾脏周围,对身体影响很大,容易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男性较为常见。

4.放松一点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有这种情况,有些人也许不至于马上得糖尿病,但因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加上长时间愁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

糖尿病与人体缺氧总结一下所有糖尿病人的共性,我们发现:

(1)糖尿病患者无一例外的血流变(血黏稠)指标不正常。这说明糖尿病与血流变指标密切相关,而血黏稠又必然会导致组织缺氧。

(2)糖尿病患者的乳酸产生量大大高于健康人。乳酸多说明糖尿病人的细胞经历大量的无氧酵解,因为乳酸是无氧酵解的直接产物。这直接说明糖尿病患者的组织严重缺氧。

(3)糖尿病人普遍感觉身上缺乏活力,即便把血糖控制到正常值以后仍表现出体弱倦怠,这说明细胞不能生产充足的能量。缺氧时会导致细胞生产不出足够的能量。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胰岛细胞长期缺氧降低胰岛素分泌数量对血糖变化的应变性,加剧血液携氧能力不良,有利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最终会演变为糖尿病。

治疗:

显然,糖尿病的治疗应改善胰岛细胞的氧气供应。

用氧建议:

(1)心、脑血管、颈椎病患者每天早、中、晚3次吸氧。

(2)糖尿病人每日2—4次。

(3)失眠患者临睡前吸30分钟左右。

(4)慢阻肺患者每天15小时以上。

没有症状也要定期查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主任王艳玲指出,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眼部有自觉症状时,视网膜病变已比较严重,往往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约50010的糖尿病患者15年后均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多数患者在病变初期,眼部一般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才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黄斑区病变,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等症状;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则视野出现相应部位较大面积的缺损。

为了赢得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最佳时期,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一般认为半年到~年应检查1次,若有变化应及时处理。一般来说,只要经常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及时治疗,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糖尿病贻害身心,过食少动乃祸根,健康理念当确立,早防早治免伤神。

饮食卫生宜清淡,绿叶蔬菜常食用,荤素粗细巧调配,少食多餐应坚持。

戒烟限酒善运动,心跳略快微出汗,劳逸相间有规律,相安勿躁好心情。

遵章用药常观测,主动调控求“达标”,膳药运动相结合,健康长寿享安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