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缺失目标,慢字当头(3)

不看靶子只会射偏

有人接到任务或命令就“拔弓上弦”,急于射击,甚至连靶子都没有看清就已经把箭射了出去,结果“十射九不中”。所以,要完成好一件任务或做好一项工作,先要搞清楚领导的意图,搞清其目标指向,想好切入的方法和步骤,做好必要的准备,才会提升“命中率”。

事前计划少,事后补救多

有人不把事前计划当回事,喜欢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工作做到一半,才发现偏离了预定的方向,前功尽弃只得重新开始;有时在工作提交后,才发觉漏洞百出,根本不是领导需要和满意的东西。这种状况越多,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折扣越大,只会落个受累不讨好的结果。

4.进度总是往后拖

有人认为自己30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在前15天总觉得时间还很宽裕,不急于动手做,还剩下10天的时候仍然觉得“大不了提前5天的时候加加班”,直到最后只剩下2~3天时才恍然觉得时间紧迫,开始手忙脚乱起来。这时不仅没有预想中的“急中生智”,反而因为压力过大,容易急中出错,或者因为对困难估计不足而将进度一拖再拖。

很多人患有顽固的“职场拖沓症”,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沉痛教训,但凡有一次,他们也不会纵容自己的拖沓。但是我们不要做“事后诸葛”,应该把拖沓的毛病消灭于出现重大失误之前。

拖沓耽误职场前景

“拖沓症”是职场的顽疾。很多人在家靠父母督促,上学靠老师督促,工作中只要无人督促就放任自流。做事不紧不慢,遇到困难就叫停,直到领导问起来才振振有词地找一百个理由表明一个意思:我完不成工作理所应当。试想如果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早一些尝试解决的办法就不会推迟进度,消磨时光,耽误自己。

拖沓延误时机,拖垮团队

有人不仅自己拖沓,也拖慢了整个团队的节奏。例如,在销售旺季,企业下达产品促销政策,由于你的拖沓,延误了传递到经销网络的最佳时机,结果竞争对手捷足先登,给整个销售团队造成被动的局面。因此,拖沓看似是个人问题,事实上在组织工作中的影响极大。

拖沓的根源是“逃避责任”

工作能拖就拖,责任能躲就躲,看起来司空见惯,实际上自己也落得个徒劳无功。工作中有着显著“拖沓症”的职场人自律性相对较差,总把“明天做、以后做”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而实际上,第二天也没有工作热情,在时间压力下手忙脚乱。他们往往无法有条理地做一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总是认为时间还很充足,还应付得来,得过且过。

拖沓的根源是“不敢面对,逃脱责任”。很多职场人有时候也会在头天晚上睡觉前计划第二天的工作,但真到了第二天,那些列好了的“一二三四”由于自己的畏难情绪和心理得不到有效执行,用“明天再说吧”来安慰自己。于是,无数个第二天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小李的工作状态很糟糕,因为办事拖沓,刚进单位两年的他在领导和同事的心中就有了这样一个定位:靠不住。同事有任务不会叫上他一起来完成,领导有项目也不会考虑到他。经常到了半夜小李还在对着明天要交的一堆材料发呆,熬到困得不行再告诉自己,明天起个大早去办公室完成。

有一次领导交代小李写份报告,周五上交,他照样拖到周四晚上才动笔,抓起同事交给他的材料看,发现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看看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要是打电话去核实,怎么都说不过去。小李只好含含糊糊地把有疑点的地方掩盖掉。虽然第二天勉强交了差,但是领导对这份报告很不满意。当时他感到非常后悔,心想如果再有机会一定会用心做。“好了伤疤忘了疼”,后来真的有了机会,他还是一拖再拖,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

很多人和小李一样,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拖沓误事,可坏毛病却始终顽固地改不掉。工作拖沓很有可能造成工作的累积,不仅影响工作进度,长此以往还会形成懒散消极的性格,影响到个人发展。毫无原则的拖沓实际上是一种职业顽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