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致命内伤:中国经济太实在(2)

这还算好的,尽管法国大飞机必定是暴利的,其价格也一定是不公道的垄断价格,但为毕竟我们还得到了我们自己生产不了的大飞机,这大飞机怎么说还有巨大的实用性。

更坏的还是这样一些情况:一部好莱坞电影从中国卷走十亿人民币;一个奢侈品小皮包被中国人用十万人民币买走;成百上千亿的中国资金去购买诸如次贷债券之类的美国金融产品……

最后的结论就是:中国必须学会玩虚的。

七、案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全部真相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把本章以及本书前面的内容都可以串起来。

看似完美的“6+1”理论

近年来,在各类媒体(尤其是网络)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用以解释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理论”,那就是郎咸平提出的“6+1”理论。

郎咸平在许多不同场合阐述过这个理论。他认为,今天的国际不再是产品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阶段。产业链包括七大环节:一是原料与生产,二是产品设计,三是原料采购,四是仓储运输,五是订单处理,六是批发经营,七是零售。在这七个环节中,后面六个环节是需要大量大学生去做的,第一个环节则是基本不需要大学生的,而中国恰恰在国际分工中分到了所谓的“6+1”中的 “1”,即生产环节,也就是说中国的主要产业是低端制造(对产品物质形态的制造),这种产业根本不需要大学生,中国在“6+1”中的 需要大学生的“6”中极度欠缺,所以导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

咋看这一“理论”,似乎无懈可击,完美地解释了中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实际上,郎咸平先生的确找对了门路,可惜的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下去,这种“6+1”理论的解释只能是肤浅的。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美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吧。

美国为什么能长期消化大量大学生就业

从20世纪末开始一直到今天,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大学生就业愈发艰难,无论是量(就业率)还是质(工作的好坏)上都每况愈下,而这十多年恰恰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繁荣兴盛的时期。这就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离奇之处。美国绝不会出现这种局面,美国只有在遭遇经济萧条时才会出现暂时的大学生就业困难,这种局面往往是几十年才一遇,在大多数时期,美国大学生毕业之后是高枕无忧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