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三、底线类型(8)

但高收益必然有高风险,当市场的走势和里森的操作完全相反时,巴林银行的损失达到8.6亿英镑,最终死于非命。

案例:中航油击穿机制底线,巨亏5.5亿美元

发生在新加坡的中航油,因为炒期货亏损5.5亿美元的重大事件,也是由于击穿机制底线所致:事发之前,中航油曾聘请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制订了风险管理手册,在风险控制流程、风险管理委员等方面,拥有完备的制度。

但在处理期货交易的过程中,规定的流程成为形式,设定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没有发挥作用,使中航油卖空石油期权的损失,从2004年1季度的580万美元,扩大到6月份的3000万美元,直至11月底的5.5亿美元。

设立机制无疑是需要智慧的,而很多时候,能敏锐地感到机制受到挑战并坚守住机制底线则需要更大的智慧。

有时,人们会像大海中航行的水手,受不了女妖缥缈、美妙的歌声,奋不顾身地从甲板上纵身跳入海里,这时,他们就将机制为他们构筑的保护网击穿了,成为女妖的牺牲品。

如何设立机制,如何坚守机制,同时又保持灵活性进行权变,显然能极大地考验企业家的智慧。

6.观念底线

观念是直接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系列主观标准和意识。中国人喜欢说"思路决定出路",这说明有时改变思路非常重要,但思路是人的观念与现实环境碰撞中产生的,不突破观念的底线,思路只能在陈旧的观念框架内低水平循环。

但观念底线并不十分显眼,有不少人混混沌沌地过了一辈子,压根都不知道自己被哪些观念束缚着,生活在哪些观念的囚笼中。

案例:美国富人与中国富人在工作观、财富观、子女观上,为何有差异?

2008年,蝉联十三届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在退休前一周,决定将自己总计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的子女。

这一决定让中国人大跌眼镜: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也出现了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富豪,但能在英姿勃发的壮年时期,就进行有相当大规模的慈善捐献的中国人,不要说打着灯笼难找,就是用卫星也搜索不到。

很多人将这种差异归结为对财产"舍不舍得,看不看得开"的情感问题,但实际上是这两类富人的观念底线不同:

对比尔·盖茨来说,编程和创办公司是他的人生最爱之一。在他创办和经营微软的30多年历程中,可以说他一直在干着自己最喜爱的事,他曾经直白地说:

"我没有什么钱,我只有微软大约35%的股票和17.5万美元的年薪。虽然我很擅长乘法,但我从不看股价,所以不知道我的股票该乘以什么数字。"

"我不认为有钱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很高的声望。"

"商业是一种好游戏,竞争激烈,规则极少,不要以钱计算得分。"

"我想我们的工作环境应该是一个像校园一般美好的环境。我们把员工分成不同的组,为每个人配置需要的工具、计算机、一切所需的东西和他们自己的办公室,这可以让职员们集中精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我的工作就是要创造一种真正优越的环境,让公司员工在这种环境中真正能够舒心地工作……我们拥有天才的雇员并且时刻不忘更上一层楼,要不是这样,我们早就沦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软件公司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