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十、竞底战略的问题(2)

我们将在下一章中,通过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分析,展示中国众多的知名历史人物,尤其是那些竞底高手,往往将对外、对内竞底同时使用,双管齐下;或先对内竞底,以树立自己的形象,积累竞底实力,等到羽翼丰满时,再改为对外竞底,最终成就大业。

李宗吾认为:"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已。'"

实际上,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完全就是一部竞底的历史。

案例:竞优和竞底:拿破仑为何能永垂不朽

拿破仑在战场上是一个出色的竞底者,组织过相当多有名的大战役,我们在第七章中,另有一个专门的案例,讲解拿破仑在战争中使用的竞底战术。

但拿破仑给人类作出的最大贡献,不在于他打了哪些胜战,而在于他为人类留下了一部《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在临死前说:"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2007年,中国兴师动众起草《物权法》,而中国民法学者在立法时争论的许多民法物权原理,二百多年前的《拿破仑法典》中,就已经很好地解决了。

拿破仑知道,只有竞优才能使其留名,因为只有竞优,才能增加人的价值。

因此,只有竞优,才有伟大!

案例:竞底理论对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诠释

柏杨在20世纪80年代写作《丑陋的中国人》,一经出版,立刻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原因就在于他以辛辣、尖刻的笔调,指出了中国国民性、中国文化中的某些负面元素,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

柏杨没有为如何解决蔓延在中国精神世界的这些弊端指出一条出路,也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因此我们选择一些该书有代表性的字句,以竞底理论进行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过滤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这样的一个文化,产生了现在这样的一个现象,使我们中国人具备了多种可怕的特征。"

(这种过滤性病毒,当然就是竞底,它确实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内斗,中国人永远不团结,似乎中国人身上缺少团结的细胞。"

(这种内斗,就是彼此竞底,由于竞底,中国人当然不能有真正的团结。就像中国的PC产业,其竞争战略就是:争相向上游供应商英特尔和AMD献媚,而自己拼命倾轧。其他行业哪个不是如此?)

"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中国人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假话,更喜欢讲毒话……一旦涉及政治立场或争权夺利的场合,毒话就更无限上纲,使人觉得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恶毒、下流?"

(我们在后面会分析道,不认错是竞底者的义务,因为认错会削弱竞底实力。而认错却是被竞底者的权利,为了生存,被竞底者必须勤于认错,甚至将不是自己的错误承担下来。至于"假大空",那是竞底者为了掩饰竞底的实质。李志强也要喊"以人为本",因为他不能喊"以加班为本"。)

"中国的面积这么大,文化这么久远,泱泱大国,中国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胸?"

(答案显而易见,应该有一个竞优的心胸,可惜这实在难以做到。)

"洋人可以打一架之后回来握握手,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一百年的仇恨,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为什么我们缺少海洋般的包容性?没有包容性性格,如此这般狭隘的心胸,造成中国人两个极端,不够平衡。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卑,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傲。自卑的时候,成了奴才;自傲的时候,成了主人!独独的,没有自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