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三、中国竞底的普遍性(4)

竞底,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国民性所造成的。

也正因为这是国民性的问题,所以一个看似极其简单易行,最应该能够办成的小学生减负问题,即使在中央的三令五申之下,也会越减越严重。

案例:从苹果、微软的双赢,看华为打击港湾

众所周知,美国微软和苹果两大公司一直是竞争对手,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掌握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控制权,曾展开了激烈的争夺。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明显占据了领先优势,占领了约90%的市场份额,而苹果公司则举步维艰。

很多人都等着两家的竞争以苹果的寿终正寝而闭幕,但让所有人吃惊的是:1997年微软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把苹果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2000年,微软为苹果推出Office2001。

自此,微软与苹果真正实现双赢,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面对对手,明智的比尔·盖茨选择的方式是:站到对手的身边去,把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

华为的李一男是个技术高手,曾是任正非的"得意门生",他脱离华为去北京创办港湾后,成为任正非的对手。任正非对港湾,绝没有微软对苹果的竞优作风,而是完全的竞底,不惜零利润、不惜送设备,也要把订单从港湾手里抢过来,一定要置港湾于死地。

任正非很残酷无情吗?心怀这种疑惑的人一定有点"娘娘腔",因为竞底者心里只有利害,极少悲悯。因为在一个竞底社会,作为一个竞底企业的老板,不实行这样的竞底战略,那么最后被竞底的,一定是华为,是任正非自己,他不得不对港湾先下手为强了。

最终,任正非竞底成功,港湾被华为吞掉,李一男这头猛虎被紧紧缚住。

案例:深圳乞丐们不断升级换代的竞底方法

任何社会都存在乞丐,既有临时的,也有以此为职业的。乞丐通常是靠他人的恻隐之心而获得生存机会的。

深圳的乞丐大多具有职业特点,他们把乞讨当成一门生意来经营,乞丐们在深圳辛勤地乞讨,然后在家乡建起楼房的故事屡屡见诸报端。

在这些不利于乞丐行业的消息熏陶下,深圳市民们逐渐收起了他们的同情心,乞丐生意日趋艰难。乞丐团伙开始各出奇招,有携带租来的婴儿沿街乞讨的;有将残疾人搬运到街上坐讨的;有胁迫儿童尾随男女高价强卖鲜花的;也有写告地状文雅地寻求帮助的。而其中最富竞底色彩的是:

让一个青年妇女怀抱婴儿,从路边的垃圾桶里挑拣米饭往嘴里送。不知内情的路人看到这一幕,往往同情心被彻底打到底线,急着慷慨解囊,施以援手。

而实际上,垃圾桶里的米饭是预先放好的道具,整个场景不过是乞丐为了博取同情心而演出的哑剧。

随着报章的逐渐揭露,这种方法又显得老套、不灵了。不过乞丐团伙还会研发出更新版本的竞底高招,争取市民同情心的博弈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在一个竞底社会,连乞丐们的乞讨策略也染上了竞底色彩。

西方有个动人的故事说,一个穷困的艺术家出于同情又没有钱,为一个盲人乞丐写了一个牌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是我看不见。"引得路人纷纷给钱,这么轻松的钱,深圳的乞丐们是无缘挣到的。

美国好莱坞著名的星光大道上,也有不少乞丐,但他们不用竞底的方法来乞讨,而是把自己打扮成里根、布什、梦露的模样,吸引游人前来合影,然后接收小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