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宋明理学的殿军——刘蕺山(5)

嗟乎,人心之晦也!我思先觉其人者,曰孔氏。孔氏之言道也,约其旨曰中庸,人乃知隐怪者之非道,而庸德之行,一时弒父与君之祸息,则吾道之一大觉也。

历春秋而战国,杨墨横议,孟子起而言孔子之道以胜之,约其旨曰性善,人乃知恶者之非性,而仁昭义立,君父之伦益尊于天壤,则吾道之一大觉。……

又千余载,濂溪乃倡无极之说,其大旨见于通书,曰:诚者圣人之本。可谓重下注脚,则吾道之一觉也。

今天下争言良知矣……时节因缘,司世教者又起而言诚意之学……争之者曰:意,稗种也。余曰:嘉种。又曰:意,萌芽也。余曰:根荄。是故知本所以知至也,知至所以知止也。知止之谓致良知,则阳明之本旨也。今之贼道者,非不知之患,而不致之患。不失之情识,则失之玄虚,皆坐不诚之病,而求于意根者疏也。故学以诚意为极则,而不虑之良知于此起。照后觉之任,其在斯乎!

按,蕺山尝谓:“孔孟既没,有宋诸大儒起而承之,厥功伟焉。宋亡二百年后有阳明子,其杰者也。夫周子,其再生之仲尼乎!明道不让颜子,横渠、紫阳,亦曾子、子思之流亚,而阳明直追孟子。自有天地以来,前有五子,后有五子,斯道可为不孤。”(按,“前有五子”,谓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后有五子”,谓周子、大程子、张子、朱子、阳明。)蕺山述学统以见己志,既示其承先启后、肩负斯道之担当,亦见其文化意识之强烈与信念之坚定。蕺山诚不愧为宋明理学之殿军。

《庄子·天下篇》有云:“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儒家心性之学,正可迎接神明于自己之生命中,而引发自己生命之神明,以成润身之德,进而开出润物之道。晚明诸儒由内圣转外王,本是一条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路,可惜清朝入关,大明沦亡,民族文化生命横遭压抑而日以闭塞,乃形成三百年下堕之势,此深可痛警者也。居今日而讲文化,必须内圣外王同时并建。内圣之学乃所谓“道统”(文化之统、生命的学问),外王之学则当兼摄“学统”(含逻辑、数学、科学)与“政统”(指国家、政治、法律)两行,以期充实而光大之。必如此,方足以完成文化建国与政治建国之使命,以使我中华民族永垂无疆之休。

1995年10月改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