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日本“第一”到中国奇迹(12)

大量的储蓄和充裕的资金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为筹措资金而背上沉重的外债甚至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也屡见不鲜。日本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日本国民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是最高的。如果按照“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100”的公式推算,2001年,日本家庭的平均储蓄倾向为27.9%。

庞大的劳动力后备军

正如都留重人所指出的,正是战后大量的失业者,为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大量低廉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供过于求,为市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劳动后备军,这种市场供求结构也大力地减弱了工人的谈判力量。正是这样的条件下,从而使得日本得以实现低工资率,进而得以将该国的比较优势予?巩固。

正如都留重人所指出的:“说明经济增长的工具,当然不能够仅限于这些详细说明的那种与总的经济分析有关的诸因素。”在这位颇受凯恩斯影响的经济学家看来,以下的条件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作用或许更大。

有利的汇率政策

在都留重人的视角里,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日本于战后所采取的固定汇率制,都留在文章里这样写道:“1949年制定的汇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日元实际上贬值了,因此有力地刺激了日本制造业的出口。”另一方面是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达成的低利率政策,亦如都留博士在他的论文里所论述的:“一旦了了那种日本企业在筹措投资资金上明显依赖外部资金的情况,人们就很容易认识到利率水平的决定性重要意义了。”日本的低利率是如何达成的呢?都留博士这样写道:“战后日本实际上出现的情况却不是通过市场利率的自由变动来调整供需关系,而是基本上固定地把利率体系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日本银行所采取的金融政策上的主要手段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窗口指导’,这与政府对整个经济问题的政策相联系。”

在都留博士看来这些有效的政策还包括日本政府为降低企业负担而采取的诸如:对企业采取的奖励补助金制度、对企业的特别减免税措施、水补助金等措施;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而采取的诸如:创造投资资金的政策、庞大的先行投资等政策;为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而采取的诸如:强有力的家长式的行政指导及推迟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等政策。

文化、制度及其他——

戴季陶先生所认为的国民性也应该是个因素:

在“二战”之前农村出生的少壮派军人承认:只有农村的乡土精神,全国上下一心的共同体形态,天皇制度以及武士道精神,才能真正表达日本的“民族魂”,也唯有如此“大和精神”才能够超越世界上的任何文明,才能将全人类从赤白二色帝国主义支配下的“现代”拯救出来。在这种“救世主国家”的狂热症下军人内阁,将外界当作了仇视的对象。但是,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击败后,这个钟摆却摆回至“洋大人”的方向。明治天皇亲政后承认西方一切都优于日本。因此,采取西方的措施又名“文明开化”,而这种开化产生了一个逆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