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注定将是一个属于中国的年份,多年后蓦然回首,一些印象必将注定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国的印记而浮现在人们的记忆中。正是这一年,一场60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华尔街悄然发端,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这些百年巨头在曼哈顿的街头轰然倒塌,所腾起的恐慌犹如原子弹的蘑菇云,笼罩着整个欧美世界,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正是这一年,一场罕见的冰冻灾害和一场同样罕见的大地震降临到中国人身上。但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民族,带着剧烈的伤痛,在这一年的8月8日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恢弘壮观的奥运盛会。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跃——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7.3%,稳居世界第三位。
再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无论是三十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都让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国家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他们想弄清中国的发展动力,更希望中国能够成为抵御风暴的中流砥柱,引领世界走出危机。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里,中国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中国的GDP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增长,在10%左右徘徊的惊喜数字,让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大跌眼镜——中国的确缔造了一个世界经济的奇迹。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中国在世界上已经领先了三个十年。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由1979年的1.9%增加到2009的7.3%,中国经济的总量则很可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的时候,思考中国高速增长的奇迹能否延续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假如中国能够像过去三十年那样,仍然享有9%以上的年增长率,同时考虑到世界主要货币币值变动的因素,那么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结束不久,中国的经济总量便有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便会成为改写世界经济版图的一个决定性的十年。
哈耶克曾经说过:“在人们对繁荣乐观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对未来给予恐惧”。对于这种乐观的态度,我们同样应该抱有这种敬畏,我们甚而认为那种乐观的态度甚至有些放任且盲目的味道。任何只要经历过日本泡沫经济和2001年至2008年经济起落的人,都有理由去质疑那种想法。
当然他们的观点也许在一个时间段里是对的,但正如罗伯特?J?希勒教授曾经在他的那本伟大的《非理性繁荣》里为遏制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泡沫经济而做的建议那样,在有的时候为维护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必要的针锋相对也是有必要的。这种道理又何尝不能用到更为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呢?
所幸的是?前尚未出现那种极端乐观的情绪一面倒的现象,对于那种极端乐观情绪的批评甚至针锋相对的言论经常见诸于各种媒介。虽然这种观点或许并不见得融于主流意识,也或许并不见得正确,但我们期待的是,人们对于这种泼出来的冷水应该采取一种更为包容的态度。正如哈耶克所说的:“正是源自人们不同经验的不同观念之间的争论和相互批评,被认为推动了对真理的发现。”
对于中国经济在危机中的表现,那些只要对日本泡沫经济的起落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感到后怕而绝对不是沾沾自喜的。
20世纪80年代对于欧美来说,是一个糟糕的年代。70年代?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滞胀,到里根总统上台的1981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0.3%,而最优惠利率更是高达20.5%。但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日本却根本没有受到出口市场疲软的致命打击,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经常项目盈余和强劲的财政状况为宏观政策提供了回旋的余地,使得任何形式的经济放缓严格来讲都只是暂时现象。为此西方学者惊呼日本将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控制整个世界,日本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