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霍老板(4)

虽然每次拿到报纸时都要晚几天,时效性已经不强,但霍老板仍旧把《队报》研究了个底儿朝天。他的《竞赛》一直把信息量放在第一位,每个版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字号甚至比一般的报纸还要小一号,图片则可有可无,最多起个补白的作用。

以前,他觉得这样挺好,读者花钱买报纸不就是为了多了解点信息吗?多给他们看些文字有什么不好呢?

这个在他脑海中生存了半辈子的观念,碰到《队报》没几天,就被连根拔起,彻底颠覆了!大图片,大标题,彩色印刷,霍老板被这种冲击力极强的版面震撼住了!

原来,图片做大一点并不是浪费版面,还可以迅速提高视觉效果,给人强烈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队报》让霍老板无地自容,他觉得自己真是个井底之蛙,真是个土包子,什么都没见过,只看到了巴掌大的一片天,就觉得那是整个世界,还自我感觉如此良好。

对于《队报》,霍老板是一种夹杂着嫉妒、钦佩、敬畏的复杂心态。

霍老板特别留意了《队报》每个版右上角所署的美编名字,都是一个人,叫王翠萍,从名字上就能判断出这是个女性。霍老板托着腮帮子想了一会儿,心里慢慢升腾起一个念头:要不把她也给挖过来?

周三是《队报》开周会的日子。但不知怎么回事,每次到开会时间总是凑不齐人。按时到会的人都要多等上一个小时,其余人才会陆陆续续到齐。

几次下来,大家也吸取了经验,每次都把开会时间自动顺延一小时。

渐渐地,有人总结出一句话:他们迟到一小时,你应该感到庆幸,即使迟到两小时,他们通常也不会道歉,仿佛是因为你来得太早了!

很简单的事情在《队报》里却莫名其妙地复杂起来。人们都感觉这不像一个规章制度严明的单位,倒像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帮会。有一次老何来开例会,眼瞅着稀稀拉拉的会议室,他问潘如君:"怎么差了这么多人?赵子友怎么没来啊?人都跑到哪里去了?"

潘如君踌躇半晌,吞吞吐吐地回应了一句:"没联系上。"

老何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没联系上?不是例会吗?还用联系?不是每周都这个时间吗?"接着他又引经据典起来,"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开会迟到的问题,要想做成大事,必须从这些小细节做起。鲁迅小的时候上学,老是迟到,后来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来鞭策自己,当然,这个桌子是他从家里带来的……"

对于赵子友,潘如君从内心来讲,总有些不好意思,总感觉有愧于他。

按常理说,原先就是体育部主任的赵子友自然该是《队报》的主编,但自学成才的潘如君却上演了一出后来居上的好戏。他如今已成为全国学历最低、年纪最轻的主编,这个奇迹恐怕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无法复制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