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创刊(6)

点了一支烟,高升把屁股深深陷在了沙发里。五年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个被《体育金报》赶走的名叫潘如君的校对,五年后竟然用这种方式重新杀了回来。直觉告诉他,体育媒体界一场血雨腥风般的较量就要开始了!

说起来,高升对潘如君还是有知遇之恩的。那时候初出茅庐、只有高中学历的潘如君在《体育金报》里当一名校对。接触多了,高升发觉此人很有才气,还读了不少书,体育知识的积累也很渊博,当校对实在屈才,于是,高升就跟领导建议,让潘如君当上了实习编辑。

潘如君性格散漫,迟到、早退、旷工是常有的事。有时心情不好,就会自动消失一段时间,任你翻遍整个地球,也难觅他的踪迹。就这么跟头把势地在《体育金报》里厮混着,似乎有他一人不多,少他一人不少。谁也没把他当回事,都觉得潘如君难堪重负。

通过和潘如君的几次聊天,高升越来越发现这是个心比天高、胸藏锦绣的家伙,在业务上颇有不少独到见解,只是觉得自己目前虎落平阳,郁郁不得志,只好苟全性命,忍气吞声。

高升搞不懂的是,在潘如君的履历中,还有几年当兵的历史。很多从军营出来的人都觉得那个大炼炉里的经历可以让自己终生受益,从这个吊儿郎当的年轻人身上,高升却丝毫感受不到那种军人气质。

他觉得潘如君倒能充当"漂一代"的代言人,他来无影去无踪,笑傲江湖,狂妄自大,恃才傲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时的报业环境还不发达,竞争也不激烈。每逢世界大赛有出国的机会,都是报社里的总编御驾亲征。说是出去采访,其实就是借机公费旅游。然后信手涂鸦,发一些前线专电,内容则不外乎是一些游记、评论而已。

1994年的世界杯,《体育金报》的总编徜徉在美利坚合众国,有一天突然从前线打电话回来,说今天身体有恙,让后方代劳替他撰写一篇游记。这个烫手山芋一来二去,就落在了潘如君的身上。

岂有此理,竟有此事?可怜的潘如君愤怒地认为这是一种极端官僚的体现,光天化日之下怎会有这种事情?再说,他又没去过美国,鬼知道那里是个什么天地?

无奈间,他翻出一本风景描写的语言集粹,连猜带编,绘声绘色,别出心裁地将异域的红灯区描写了一番。还没见报,这篇文章就在报社内部广为传阅了。阅读过的人无不心驰神往,流着口水夸潘如君写得好、写得妙。

总编回国之后,看到潘如君的捉刀之作,恼羞成怒,拍案而起,质问潘如君为什么要弄出这么一篇有伤风化的东西来损害自己的名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