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六个来自尼泊尔的工匠,他们不仅仅在雍和宫干活,还负责教导皇家造办处的工匠们。从雍和宫开始,到故宫里的雨花阁,清漪园的四大部州,避暑山庄的藏传寺庙,这些藏传建筑在京师附近的兴建,都和这六个尼泊尔工匠密切相关,正是他们的到来,才有了京城藏传佛教建筑的兴建。雍和宫是开端,又作为一代圣王乾隆在北京倡导藏传佛教的一个象征。以它为始,作为京畿重地的京城以及周边,陆续的修建了很多寺庙,高峰时有三千多个寺庙,那时候的北京堪称佛国天堂,钟鼓齐鸣、佛唱袅袅、香火繁盛。
雍和宫,是乾隆出生之地,明代是供太监居住的官房,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把它赐给了四皇子胤禛,从此成为“贝勒府”。因为贝勒这个爵位并不显贵,所以,胤禛只能得到明代的旧宅作为府邸。后来,胤禛晋升为“和硕雍亲王”,“亲王”是皇帝的近支亲脉,他的旧宅得以改头换面,升为“雍亲王府”,屋顶的瓦也换成了绿色的琉璃瓦。
这座王府发生真正的改变是在康熙六十一年,这一年,康熙皇帝驾崩,胤禛继承皇位,名号“雍正”。雍正帝迁入紫禁城,居住过三十多年的“雍亲王府”改为的行宫,赐名“雍和宫”;因为这里出了两个皇帝,所以也被人们称为“龙潜福地”。
然而,这个“龙潜福地”也曾经是一个特务机关——“粘杆处”所在地。康熙皇帝一生有三十五个儿子,他们都是皇帝的竞争者,皇位的竞争激烈而残酷。为了得到并保住皇位,雍正帝在雍和宫成立了“粘杆处”,名义上是为皇帝掏雀捕蝉,陪太子玩耍,实际上是专门为雍正帝捕杀政敌。粘杆处的特务们叫做“粘杆侍卫”,都是些身怀绝技的大内高手,雍正帝利用他们来对付自己的政敌兄弟。至今,一些民间文学和稗官野史上都有关于雍正“谋害”兄弟的记载,他也因此称为“血滴子”皇帝。
但是,“血滴子”皇帝雍正非常信仰佛教,在他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跟康熙皇帝的国师大活佛章嘉二世来往密切,当了皇帝之后,他把雍和宫的一半赐给了章嘉二世,作为黄教的上院,供他在京城讲论佛法。因此,在雍正帝在位的后期,雍和宫的大部分地方都住了僧人,雍和宫日日传出诵经声。民间有揣测传说:雍正帝这样做是为了赎罪积德。但是,雍正首先是个皇帝,他这步棋,应有着更深远的思虑。怎样才能占领更多江山,怎么样才能博得不同民族人民的心?
“万里经营到天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民生力,天下何曾属尔家。”康熙皇帝的这首诗,是清朝皇帝对藏传佛教重要性的最精辟认识。满族作为异族定鼎中原,从清朝的第一个皇帝开始,扶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就已为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