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钱味(2)

张宏声让他的秘书准备着资料,带着周寂去了一家餐厅。餐厅是老上海的调子,周璇的《四季歌》咿呀唱着,走进包房里还旋律缠绵,在这样的环境里吃喝倒有些穿越的感觉。张宏声要的都是老上海的经典菜品,周寂吃着就不停地夸,可嘴里却没有滋味儿。老北京都是重口味,吃鱼喜欢松鼠鱼,吃菜喜欢多放盐,即使现在流行麻辣,那也是嘬着牙花子的浓重。上海菜清淡,淡出个鸟来,周寂不停口,夸的时间比吃的时间长。

一瓶红酒差不多下肚,张宏声开始了他的演讲。他的脸还是冷着,语言却多了色彩,说实话张宏声演讲水平比马回高,马回的语调无论多笑都感觉硬,张宏声的脸无论多冷却都感觉柔,这柔声细语就让人感觉暖。周寂的录音笔放在桌子上,笔却不停,录音是必须的,而动笔却是最尊重的。张宏声说:“小周呀,不用记,我会给你资料的。”这样的突然采访也有准备?周寂不得不佩服马回,难道自己首先采访张宏声他都提前预料到了?

张宏声除了大盘,还着重讲了证券板块,说证券板块是新兴的,也是中国股市成熟的一种表现。如果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都没有一只证券行业的股票岂不是笑话?那简直就是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现在证券板块的兴起恰恰就是证明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不仅是对证券公司的认可,更是对财经记者的认可。

张宏声说得精彩,可脸色还是冷淡。他继续讲各个板块的趋势,周寂听来觉得还是有些新意,他开始记录重点。张宏声说:“小周呀,你很认真,前途无量呀。”其实张宏声年龄与马回差不多,四十多岁的语重心长多少有些勉强,但被这样的前辈夸着,周寂心里很舒服,更让周寂舒服的是张宏声秘书的到来,她不仅给了周寂一沓子资料,还有一个厚厚的信封。

这些东西张宏声没有让周寂在饭桌上看,甚至带着些命令的口吻,周寂很无奈,可采访依旧顺利,而且是从未有过的顺利。他一口一个老师,一口一声谢谢,等回到宾馆以后,还是大吃一惊,信封里是整整一万块人民币,他毫不犹豫地给张宏声打了电话。张宏声这次是笑着的,说话的语气也更加软了:“小周呀,出差不易,就当我们交个朋友。”可朋友也不是用钱买来的,张宏声就有了另外一种解释:“小周呀,我知道你们出差的花费高,再说你们的《中国A股走向》发行量很大,也是给我做宣传,就当是车马费好了。”

记者拿企业的车马费已经是公开秘密,从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布会上都会拿到一个信封,这个信封里装的就是车马费,多的几千,少的几百,给的不说,接的心知肚明。这样的信封周寂不是没有拿过,可一下就是上万,还是同行给的就是头一次了。

“小周呀,我现在是工作室,你的宣传我是有赚头的,不感谢你感谢谁?”

“可马总编那里……”

“他是一个大忙人,怎么会关心这样的事情?再说了谁采访不拿些车马费?哦,对了,关于证券板块的趋势,红蓝股份的功劳是不可小觑的,这可是民营的证券公司,必须有更多民营公司的加入才会有更美好的证券市场的未来。这些资料里都有,你仔细看看。”

周寂忽然来了精神,立刻拿起资料就看,当看到关于红蓝股份的表述时,他的心跳不规律了,是激动,这种激动是莫名的。红蓝股份与他已毫无干系了,它在市场上已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杨德康的跳楼新闻已经偃旗息鼓,杨德康包养岑冰倩的新闻在网上搜索都有些费劲了。可这个大名鼎鼎的张宏声却再一次提起了红蓝股份,不仅提起,还大书特书,在证券板块这个趋势总结与预测上,把红蓝股份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不能不让周寂对红蓝股份再次感兴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