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

古典推理文库之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系列

导读

◎mybobo/文

黄金时期最后的接班人——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你会发现布兰德的对手,都是那些最最伟大的名字!”

——安东尼·布彻

回顾欧美推理小说的历史长河,埃德加·爱伦坡、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狄克森,卡尔、埃勒里·奎因……以上都是拥有一个时代的霸者。然而就算是推理小说发展史上的最黄金阶段,涌现的作家、作品浩如烟海,但真正堪称大师的,其实却只有这样公认的几位。随着黄金时代渐渐逝去,坚持古典创作风格的作家也越来越少,不过,其中仍有一些佼佼者,譬如成就最高的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

侦探小说史上的奇女子

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原名玛丽·克里斯蒂安娜·米尔恩(Mary Christianna Milne)。1907年,流着英国血液的布兰德在马来西亚出生,而她的童年则是在印度度过,后来她又回到英国本土的一家教会学校就读。布兰德17岁时,因家中巨变,父亲无法继续供她上学,使她被迫自力更生。接下来的十余年间,她陆续做了许多工作:家庭教师、夜总会女招待、服装店售货员、模特、秘书等等。甚至到了1939年,她和年轻的外科医生罗兰德.S.刘易斯(Roland S.Lewis)结婚之后,这种经济上的窘境依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以致她选择了参加战时护理工作。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正是这些坎坷的工作经历,才激发了布兰德创作时的无限灵感。

布兰德的第一部长篇作品,是塑造了年轻警探查尔斯沃斯( Inspector  Charlesworth)的《高跟鞋之死》(Death in HighHeels,1941)。其写作动机至今犹被人们津津乐道:她极度憎恨她的一名同事,结果竟然在小说里把对方给“杀”死了!和其他很多作家的处女作一样,这部《高跟鞋之死》的出版异常坎坷,先后遭到15家出版社的拒稿,才最终遇到一家识货的伦敦老牌出版社,决定以“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的笔名帮她出版。那时正是1941年,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渐渐褪色,古典推理出现了一定桎梏,许多作家的小说都遇到出版阻碍。从这个事实而言,布兰德无疑相当幸运。同年,她顺利推出了第二部小说《晕头转向》(Heads You Lose,1941),塑造了著名侦探考克瑞尔探长(Inspector Cockrill)的形象。一般认为,《晕头转向》标志着布兰德的风格确立,这部小说推出之后,很快就获得了同年的“红徽章”奖项,使她在推理文坛崭露头角。

然而她早期的这两部小说,和大多数作家的早期小说一样,都不算是十分成熟。而她的第三部小说,也就是考克瑞尔系列的第二部小说《绿色危机》(Greenfor Danger, 1944),却是一个质的飞跃。这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小说,围绕一家战地医院的谋杀案件展开,是黄金时期最纯粹、最优秀的推理杰作之一。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特色,是深刻描绘了战争时期的人性,这让《绿色危机》敲开了无数读者的心扉,使他们难以忘怀。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之后,这部小说很快就被搬上银幕。1946年,红极一时的影星Alastair Sim主演《绿色危机》,好评如潮,获得了极大成功。与此同时,布兰德顺利加入了入会条件非常苛刻的英国侦探作家俱乐部(The Detection Club)。

接下来的十余年间,布兰德先后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五部小说各有千秋,都维持着《绿色危机》的那种极高水准,充满着灵动的人物刻画、缜密的谋杀布局,以及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然而当时的推理小说毕竟正处低谷,以致布兰德一度停止了长篇推理的创作,开始转向奇幻、纪实犯罪之类作品,当然还有一些十分精彩的短篇推理小说。这一阶段的布兰德,取得了她在推理文学之外的最大成就——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玛蒂尔达护士”(Nurse Matilda)系列。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