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2008年下半年经济发展布局(4)

2008年抑制价格过快上涨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翘尾因素将使得2008年年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难以大幅度降低。

据测算,单纯因为翘尾因素影响就将使2008年上半年CPI上涨高达5%,虽然2008年下半年翘尾因素影响会下降到1.8%,但是即使没有其他物价上涨因素,仅翘尾因素就会使2008年全年CPI上涨3.4%。

第二,高经济增长形成的通货膨胀预期黏性。

经济的过高增长可能造成物价上涨,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时,通货膨胀仍然有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不会立即下降。200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三,多因素的叠加效应也有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价榕上涨压力,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物价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的不确定性,将可能对价格上涨产生叠加效应,更加需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化解或减弱这种叠加效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的各项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正在产生效果。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这些年形成的巨大生产能力会不断增加有效供给,大多数工业产品的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总体来看,虽然2008年存在多种价格上涨的因素,CPI等物价指数将停留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完成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条件还是比较充分的,使价格上涨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也是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的。

财政政策:回归稳健轨道2008年为了避免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同时为了给将来财政政策再度扩张留下空间,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和一些已批准的建设规划重大项目,出台严厉政策控制地方财政实际上的“赤字”规模,对政府负债经营城市建设的做法加以规范管理,控制政府投资扩胀势头,特别要从严控制各级政府楼堂馆所项目重新抬头。

早在2004年原财政部长金人庆就撰文指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讲的中性财政政策,主要是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稳健既不同于过去的积极财政政策那样的扩张,也不同于紧缩型财政政策那样的收缩,而是从过去积极财政政策的轨道上逐步地退下来,逐步减少它的扩张力度。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不是从扩张转向紧缩,也不意味着对经济支持力度的减弱,它的核心是松紧适度,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2008年8月28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40881.71亿元,增长30.5%,较2007年同期增速高出0.2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69.9%。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2890.62亿元,增长30.9%,完成年度预算的72.4%;地方本级收入17991.09亿元,增长29.9%,完成年度能算的67.0%。全国财政支出27443.46亿元,增长29.7%,比2007年同期的10173.61亿元增加到13438.25亿元,多余3264.64亿元。

鉴于2008年上半年的形势,2008年下半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此,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稳定需求、抑制通胀、保障民生、促进结构调整和灾后重建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