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夸父追日,讲述一个人追赶太阳,最终渴死累死的故事。前不久,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卖得很火,书中描述的是阿富汗古老风俗――风筝比赛,人们追逐风筝互相厮杀是为了赢取最后一只不落的风筝。
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一个现在仍在进行中的民族风俗,但说的都是关于追逐和拥有的故事。非常不幸,在中国楼市中也有这样一些追房价的人,他们追逐房价只为以合适的价格来实现自己的购房梦。
粗略回顾,上海房价是从2002年前后开始飙升的,那年乘星行代理陕西北路长寿路附近华生大厦项目时,最低价是3800元/平方米,我们在《新民晚报》上采用黑白半通栏,三次一个系列广告,就把一期近百套房屋销售一空。
第一次广告语的主标题是:提“钱”排队;副标题是:长寿路即将绝迹的超低房价。结果接到500多组电话,第二天过百人来排队,一期房屋销售一空。而现在,一条马路之隔的光明城市公寓二手房的售价是3万多元/平方米。
同时期比较著名的楼盘中,东方曼哈顿售价6000元/平方米左右,梅陇地区多数项目3500元/平方米,总价50万~60万元就可以买到当时很不错的房子。那个阶段买房的人,和两年后买房的人就形成极大的反差。
笔者要讲述的第一个追房价的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那是一位美国某著名银行的上海首席代表,2000年月薪已有万元,典型的外资白领,却受房价问题困扰很久。
当时,他和女友正谈婚论嫁,苦于没房子,用他的话说就是,晚两年买房,和同学之间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2002年前后买房的,到2004年基本有一倍以上的涨幅。按照2004年的房价,他如果在中心区买房,月还款压力就会非常大,基本沦为房奴,而且工作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就会有断供的危险;而如果选择买在非中心区,交通问题则很难解决,就算用多余的钱买部车,也无法解决两个人的问题。
就购房问题他多次征求笔者的意见,问房价是否可能下降,笔者给的意见是,在房价是上涨还是下跌的判断上,笔者本人认为继续上涨的概率大,虽然房价存在下降的可能,但作为刚性需求,还是应该早买为宜,为此笔者还推荐了几个楼盘供他参考,遗憾的是,他在犹豫中一次次地错过购买时机。
而房价却不顾他的犹豫,一天天义无反顾地上涨。那个时期,有人感叹:回首2001年的房价犹如隔世。有人预言:上海的房价必将形成内环3万元/平方米,中环2万元/平方米,外环1万元/平方米,虽然当时的房价涨幅日新月异,但这样的预测依然是超级大胆,被多数人斥为神经质的疯话。
2005年后笔者和那位朋友联系很少,及至后来彻底断了音信,不知道他现在是否买了房,多少钱买的,但愿不至于太郁闷。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始终有两批人:看涨的和看跌的;建议尽快买房的和认为房价泡沫过重的。几年过去了,至少从目前看,看涨的人和听从看涨建议的人的选择是正确的。
另一个追房价的人的故事来自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某青年2008年开始计划购房,苦于房价太高,一直没能找到自己满意的楼盘,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楼市调整让他看到了希望。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楼市调整,到2008年底很多楼盘的降价幅度在20%以上,但越跌该青年则越笃定,认为调整远远没有到位。
转眼过了春节,该青年惊讶地发现,很多楼盘不但止跌甚至开始悄然涨价,但该青年结合很多业内专家的分析,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反弹,房价最终还是要下来,因此,仍然选择了继续观望。
几个月后该青年无奈地发现,房价不但没有下跌,甚至超过了原来的售价,这让该青年追悔莫及,对着采访镜头表示,这下再也不追了,一定要下定决心买房。
上面两位追房价人的故事,相信不会是结束,追逐房价而无法决策,一来反映房价的确上涨过快,令许多人来不及反应,二来也说明房价已超过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不过,房价涨与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它有着自身的运作规律,近来有人说京沪房价5年内翻一番,最高价将突破30万元,这话听上去刺耳,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个可能的存在。
京沪房价5年内翻一番的可能自然确定存在,但房价拐头向下的可能同样客观存在,这样看来,只要一天不解决房地产存在的问题,追逐房价人的故事就一天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