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逆转的背后 前言(1)

2008年11月的数据显示,上海存量房屋高达千万平方米,供需比例约为3?3∶1,供需失衡状况为近5年之最。然而到2009年11月,上海待售存量房屋量仅够10周交易,用天翻地覆、过山车来形容市场的急剧变化一点不为过,经济周期的缩短也意味着波动的加剧。以后又会是怎样的行情?

对于预测未来,定位理论创始人、国际级营销大师里斯和特劳特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可预测的只有正在发生的变革。”

2007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出版的《动荡年代》(The Age of Turbulence)一书中对当时的美国经济断言:“我们面对的不是泡沫而是小气泡,许多小型、区域型的小气泡,绝对不会膨胀到威胁整体经济健全性的地步。”然而短短几个月后,美国便爆发了席卷全球的 “次贷危机”。

这样,我们再来看中国房地产业短短一年中的情况,也许就会平和得多。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巴里?博斯沃思(Barry Bosworth)曾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危机的一大教训就是‘我们不要浪费危机’。”这话对中国房地产业而言,也许并不适用。房地产市场的高额回报和高风险的表面下炫目的风光,面对巨大的消费群体,使得多数开发商失去对市场的敬畏和对专业的尊敬,紧绷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开始松懈,从这个角度讲,危机不但没有过去,也许才刚刚开始。

如果不那么健忘,我们应该清醒地记得,2008年下半年那段时间多数开发商的惨状,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不过,苦日子并不像传说的那样难熬,短短几个月后,好日子就找上门来,2009年上半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交易量便超过或与上一年全年持平,开发商也随即完成由杨白劳向黄世仁的角色转变。“不差钱”的开发商才深刻意识到,土地乃是一切的根源,于是抢地囤地、地王迭出便成为2009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果土地市场持续疯狂,那么推测房价将继续上涨就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眼下的房地产市场显然如此,种种迹象表明,房价仍将在市场预期的循环中继续上涨, 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65?2%)的城镇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得难以接受,但另一方面居民购房意愿连续3个季度攀升。这预示着,在这样的无可奈何中,房价可能仍将继续攀升。

据统计显示,一线城市房屋租售比正在扩大,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屡创新高,北京部分商品房的租售比已超过1∶600,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出租一套商品房至少要过40年才能收回成本,有的甚至需要7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经济蓝皮书》称,我国房价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围,85%的家庭无能力买房。我认为,2010年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和房价水平取决于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和出台的调控改革措施。

不过,与土地市场疯狂和房价上涨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至2009年8月止,全国保障房建设完成不足1/4,而针对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的“二次房改”呼声四起。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