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临下的日军,随即蜂拥冲向附近的玄武门,意图攻破平壤城北的这道最后防线。日军从牡丹台居高临下炮击玄武门,配合以陆军不断向城门发起冲锋。当玄武门的防御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尸体枕藉、枪林弹雨的城头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中风未愈的左宝贵,头戴顶戴花翎,身穿御赐黄马褂,走上阵地,大声激励他的士兵们奋死作战。身为一名高级军官,他深知失去了牡丹台制高点的平壤城防御,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
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左宝贵毫无惧色,营官杨建胜想搀扶他下城,左宝贵满眼怒火,“击以掌”。对属下劝他换掉黄马褂,以免日军注目的提醒,左宝贵大声喝道:“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随着城头上越来越多的奉军官兵倒下,行动不便的左宝贵竟亲自操纵一门加特林机关炮,向日军扫射,恶战中,左宝贵左侧额头首先被弹片擦伤,“军门身强胆壮,犹勉力持撑”,继而一颗流弹正中左胸,满腔热血泼洒在平壤城头。
随后的战斗成了彻底的混战,兵力单薄的奉军将士依托城墙,坚决死守。日军正面强攻不下,改派士兵冒险攀越城墙,从城内打开了玄武门,随着日军如潮水般涌入,平壤北门失守。当时,叶志超听闻北门吃紧,匆匆派盛军一部赶往支援,但而援军到时,大势已去。
乱军中,营官杨建胜和几名士兵想把左宝贵的遗体带回祖国,“欲自北门出,而贼兵已入城,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矣。”[27]左宝贵和他的奉军就这样陨落在异国的土地上。
后来占领平壤城的日军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左宝贵的遗体,出于对这位勇战捐躯军人的尊敬,在平壤以军礼厚葬。
左宝贵阵亡后,清廷为之哀叹,光绪帝御制祭文,“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大战刚起,勇将捐躯,这样的消息简直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加之很快传来的平壤溃败,都以血淋淋的事实,对中国陆军的作战能力拉响了凄厉的警报。前敌大将不可谓作战不英勇,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失败呢?
“九月中旬,天气很晴朗,平常正是收割庄稼的时候。这时就有人私下传说,在左宝贵将军所去的朝鲜北部的地方,中国军队被打败了。起初,没有人相信这个消息,可是以后慢慢证明这消息不是假的,最后竟以夸大的口吻来传说这事。据说中国军队被打败以后,就溃不成军,或者竟是全军覆没,左将军已经阵亡,日本军队正向满洲本部挺进。这时沈阳官吏,真是惶恐万分,因为不可能的事情却已经发生了,将来如何敢预料呢!”
[28]——摘自[英]司督阁《甲午战时辽居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