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的甲午》:发迹(2)

科举考试失败,借着叔父辈的关系,袁世凯在吴长庆的军中当上了官,但对于幕府工作袁世凯没有任何经验,多年间始终表现平平。直到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吴长庆、袁保龄奉命率领庆军赴朝平乱,显得不适合幕府工作的袁世凯终于展示了他在其他领域的才干。为踏勘寻找合适的登陆地点,袁世凯与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赤足履砂石行里许,迨登岸,两足皆破裂”,丁汝昌不由得赞叹“纨绔少年亦能若是!”[2]庆军登陆后,“以久无战事,纪律稍弛”,袁世凯受吴长庆命整顿军纪,“公乃传令各营,有入民居及杂伍者斩。适有犯者,立斩数人”,“有韩绅控奸戮其妇者,公徒步往查,亲督搜捕,竟日夜不食,卒获犯,手刃之”。[3]甚至一名庆军官员殴伤朝鲜人,袁世凯也并不留情,吴长庆出面“乞贷其一死”,袁世凯佯装答应,“以案上图书请吴阅,潜出斩之”。[4]严刑竣法下,一时庆军军纪肃然,袁世凯也因此得到吴长庆赏识,被一举提拔为前敌营务处总管。(营务处为清代临时设立的机构,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供应以及行营管理。)

壬午兵变平息后,庆军留防朝鲜,袁世凯因“治军严肃、剿抚应机”,获升迁候补同知(五品官),赏戴花翎。正值朝鲜政府请求清军帮助训练和武装朝鲜新军,袁世凯和朱先民、何增珠三人被吴长庆派遣,分别帮助朝鲜新军编练。袁世凯在对所部展开训练时,进一步展露其在军事方面的才干。

“慰亭使译者传谕五百人云,中国练兵,非汝国儿戏比,苟不听约束者,立刻军法从事,五百人咸股栗听命。每日操演时,王教习(袁世凯调用的教官)持鞭睨其侧,呼曰‘左足起’,五百人悉举左足,高下如一,有参差者即挥鞭痛抽,步伐进退前后左右如之,举枪放响亦如之,教练甫半月,慰亭请国王及吴帅阅操,居然可观,国王大悦。”[5]

从此袁世凯获得“能军”的声名。“韩人感戴若父母,妇孺亦知敬爱公……其君臣遇有重要事件,多咨商于公。期间吴公(庆军统领吴长庆)屡赴津就李相(李鸿章)议事,常数月不回,留公护诸营……”[6]

1884年,借中法局势紧张,深忌吴长庆与两广总督张树声暗结同盟、私立山头,李鸿章借机把吴长庆三营庆军调回驻防金州,在朝鲜只留三营军队,并举荐袁世凯担任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以此举来分解吴长庆的兵权。袁世凯深明其中用意,立即与吴长庆切割,投向李鸿章,年仅26岁便少年得志,一跃成为清政府在朝军队的领袖人物。

这一年年末,以金玉均为首的朝鲜亲日派开化党人,借着中法龃龉的时机,发动政变。得悉开化党人闯入王宫、挟持国王,袁世凯当机立断,率领庆军攻入朝鲜王宫,击退开化党和在宫中的日本人,日本使馆也在混乱中被焚毁,上演了清末中日交涉史上至为火爆的一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