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草原文明(1)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道路在北方的草原上。奥瑞纳时期的文化就是从旧石器时代起通过这条道路由西伯利亚(在叶尼塞河上游,克拉斯诺雅尔斯克附近的马耳塔曾经发现过一个“奥瑞纳时期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传播到中国北部。考古学家曾经在甘肃省附近的水洞沟及陕西省北部榆林西南的萨拉乌苏发现过埋葬在第四纪地层中属于奥瑞纳文化类型的遗物。同样,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中国东北(多伦诺尔、满洲里、海拉尔)及河北省(在北京附近周口店的山顶洞中发现有人骨架及装饰品:骨针、有孑L的兽牙、骨耳坠子、有孑L的贝壳、珠母碎片、赭石块)也同时存在着代表马格德林文化的遗物。

新石器时代末期,草原上的西伯利亚大道还充当了饰有“篦纹”的陶器向亚洲倾销的通道。公元前3000年前后,这种彩陶在俄罗斯中部发展起来,然后传到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再从那里逐步影响到甘肃齐家坪的中国原始陶器。

公元前2000年初期,美丽的螺线纹彩陶由乌克兰经过西伯利亚传人中国。这种彩陶发源于基辅附近的特里波日比科文的施贝尼兹、比萨拉比亚的拜特里尼和摩尔达维亚的摩库特尼。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中国河南省仰韶村,这种彩陶得到蓬勃发展.后来在甘肃省半坡彩陶中得以改善。总之,根据塔尔格伦的说法,西伯利亚西部的青铜时代是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的;与此同时,在多瑙河流域也有较大规模的青铜文明(奥尼耶迪兹文明)。但西伯利亚中部米努辛斯克的青铜时代却是在大约300年后才开始的。马克思·罗尔根据中国仿造的西伯利亚西部的手斧和矛头,推论出中国的青铜技术是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从西伯利亚传人的。

日益风格化的动物纹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是草原古代史中的重大事件。这种极其原始的艺术是游牧民族用于装饰的一种奢侈品,例如在马具上的铜质、银质或金质的小牌子。在库班的迈科普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类似风格的艺术品,比如琉璃花瓶、金质或银质的动物肖像,它们都受到了亚述一巴比伦文化的影响。塔尔格伦认为这些古董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600-前1500年左右的密诺文化中期。可以说,亚述一巴比伦文化的这种直接影响一直延续到公元前6世纪,以著名的克勒梅斯的手斧为标志。

据塔尔格伦推测,大概从公元前1200年起,黑海以北的俄罗斯草原便已经被一个印欧民族的息姆米里人占领。他们大概属于色雷斯一弗里吉亚人种,不是经过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转移到这里的,而是原来就居住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这位芬兰著名的考古学家认为,第聂伯河流域及库班河流域近期发现的许多古物是息姆米里人留下的。这些古物主要包括孛罗迪诺的宝藏、什切科沃的青铜镰刀、尼古拉耶夫的铸青铜炉、阿卜拉莫夫卡的青铜镰刀等几乎所有在多瑙河下游及第聂伯河下游之间发现的古迹,还有在库班发现的斯达罗米沙斯托夫斯卡雅的金牌及银牛、在特勒克河流域发现的皮亚提戈斯克的古冢,以及库班文化初期的古冢。在俄罗斯南部,所有息姆米里人的艺术都与干扎一哈喇巴克的外高加索文化有关。公元前1400-前1250年,在干扎一哈喇巴克出现过以几何纹动物图形为装饰的美丽的青铜环,一直到8世纪时才消失。这种艺术与公元前1 200年左右青铜艺术繁盛时期的达里什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元前1300-前1200年左右,处于伏尔加河与乌拉尔山之间的波克罗夫斯克的墓室可以证明息姆米里人的青铜文明过去曾经向突厥斯坦发展。在下诺夫哥罗德附近的塞马出土的珍品内可以发现处于初级阶段的青铜文化,被称做“有孔手斧”文化。在哈萨克斯坦有一种叫做安德罗诺沃的文化,与有孔手斧文化相类似,这种文化一直发展到米努辛斯克时期。这种有孔手斧存在于西伯利亚青铜时代的初期,曾经对商朝时中国安阳的有孔手斧产生过影响。但是它那扁平的匕首、色玛式的矛头以及纯几何图形的装饰,都可以证明高加索的动物形象艺术没有在那里广泛流传。再往北,一直到叶尼塞河岸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在相当晚的时候才发现了铜石并用时期的艺术,其中以北方的鹿和马为形象的石刻最引人注目。公元前1150-前950年,大概也就是格里戈利也夫斯克的宝藏和布格河岸的尼古拉耶夫的铸青铜炉的时代,息姆米里文化在黑海北岸得到继续发展。捷勒克草原上的纯青铜证明了库班和格鲁吉亚的勒瓦尔文明有着让人惊奇的联系。这种文明之所以比草原上的文明先进,是因为那里出现了铁器以及公元前1000-前900年左右的奇异的青铜腰带,上面雕刻着以狩猎和耕种为背景的动物及人物图案。另外,在萨马拉与撒拉托夫间的叶克罗夫斯克也发现了青铜文化。塔尔格伦认为克瓦林斯克的坟墓是公元前1200-前700年间的,属于斯基泰人,他们将继息姆米里人之后统治黑海北岸草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