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章、大化改新(7)

●战败对日本的影响

白村江水战给了中大兄皇子一记大耳光,他本想利用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矛盾,结果大败亏输不算,还把倭国在朝鲜半岛最后一点点?响力也扔了个精光。不仅如此,当时国内舆论嚣然,都传说唐和新罗联军将要渡海杀来倭国,中大兄皇子被迫一方面遣使前往唐朝重修旧好,一方面在对马、壹岐、筑紫等地设置防人(戍守军)和峰火台,还在筑紫修筑了庞大的水城,以完善九州方面的防御态势。

664年五月十七日,一支规模不小的船团驶到九州,使大和朝廷上下无不胆战心惊。船团首领乃是唐朝的朝散大夫郭务悰,他奉大将刘仁愿之命,携带牒书和礼物前来拜访中大兄皇子。郭务悰先后四次出访倭国,第三次率领了四十七舰、两千人的大船团,实在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估计刘仁愿派他前来侦查日军的动向,同时施以高压。

大和朝廷不愿迎接郭务悰进京,又不敢武力驱逐,一直拖到十一月,才由中臣镰足献计,派和尚智祥宴请郭务悰,转赠中大兄皇子的礼物,并暗示他尽快离开为好。郭务悰好整以暇,一直淹留到次年二月才率军离开九州——中大兄皇子肯定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此后数年间,中大兄皇子在九州北部、本州西部,以及统治中心的大和地区到处整修城防,以备唐军来攻。然而唐朝直到668年才终于灭亡高句丽,此后又陷入与新罗的战争,根本无暇顾及倭国(或许郭务悰在九州的所见所闻,也使得唐朝不愿再渡海开辟新?战场吧),中大兄皇子白忙活了好几年,把自己的家底都快掏光了,结果做的全是无用功。

白村江水战对日本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日本从此不敢再轻视中国,决心维持中日和平,并以中国为师,遣唐使派得越来越是频繁;另方面,中大兄皇子为了度过危机,被迫向旧氏族势力妥协,甚至下诏在部分地区恢复了氏姓制和部民制,这无疑是一种倒退;第三个方面,有大量百济遗民逃来日本,为岛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新鲜血液。

667年三月,终于彻底放下心来的中大兄皇子下诏,把都城迁往近江大津宫,并于次年元旦正式登基,史称天智天皇。同年,天智天皇命中臣镰足参照唐朝的《贞观令》制定《近江令》,这份已经亡轶的法令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中臣镰足于两年后去世,此人辅佐天智天皇,不但从政治上、经济上改革了倭国旧制度,还对宗教事业大有贡献。他为了压制从苏我氏掌权以来就日益膨胀的佛教势力,遂整合倭国各地的旧氏神信仰,完善为本土的神道教(同样排佛,所以后世会把镰足和镰子混为一人吧,或者镰子本就是根据镰足的影子造出来的西贝货)。在他死前一日,天智天皇赐予其最高冠位大织冠,并赐号藤原氏,称为藤原朝臣镰足——日本最大的神官家族就此产生,最终引发了统治日本两百余年的藤原氏摄关政治。

拉回来再说天智天皇,既然已经登基,当然要立东宫,他选定的接班人乃是自己的兄弟、皇族中最有魄力也最有势力的大海人皇子。为了拉拢大海人皇子,天智天皇竟然将自己的四个女儿都嫁给了他(日本古代近亲跨辈通婚本是常事),然而大海人皇子仍然和哥哥兼老丈人不对付,屡屡在言行上刺激天皇,甚至于公然在宴会上“以长枪贯敷板”,以表示他的不满。

大海人皇子究竟有何不满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天智天皇虽然册封大海人皇子为东宫,却不肯按惯例给其摄政的权力,671年元月,更封亲儿子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总摄朝政;二,传说天智天皇与大海人皇子的爱妃、风流才女额田女王私通,并最终据为己有;三,大海人皇子极端不满天智天皇向守旧势力妥协的举动,想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就在如此重重矛盾中,671年十二月,天智天皇病殁,传位于亲儿子大友皇子,大海人皇子为了避祸而主动出家,遁往吉野。当然,大海人皇子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而大友皇子也不会容许自己这个威名素著的叔父活在世上,当时的情形,仿佛中大兄与古人大兄间夺权斗争的再现,只是结局全然不同。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壬申之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