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看似只是如实的表达,实际上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不要忘了,我们接受过太多香港、澳门是人间地狱的教育。也不要忘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听过太多从海外回来的人说——人家的月亮也比咱们的圆呵!然而陈启文又写道:“从水坑口的小排档,到调景岭、石硖尾、大屿山的丁屋、棚户、廉租楼,还有铜锣弯黑而瘦的小货船,都是我清楚地看见了而以前却未曾想象过的,我想象中的香港,或者说我在中英街上远眺的那个香港,就像一块神秘而晶莹的蓝宝石,每一个地方都是精致的、剔透的、流光溢彩的。而这次,我仿佛走到了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背后,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在深圳,你绝对看不到这些狭窄的街道、老旧的房子、贫民窟。但在香港,尤其是九龙这些人口稠密的街区,只要你往城市深处一走,随时都会看见。尽管你不愿看到,他们却可以容忍它们存在。”如此的表达,使得本书呈现给读者的港、澳,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的和多元的世界。
当然,我这样说,绝不是说本书只停留在了对两地作客观介绍的地步,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本书就与一般旅游手册无异了。本书中的每一篇,选择的题材都不大,但切入角度却都很独特,而开掘的程度更是无一例外的深刻。如果本书的表达,意味着作者是在用一架广角的摄影机对他所要拍摄的对象进行最客观真实的扫摄,那么作者在扫摄的同时,就时时不忘对一些重点对象进行特写,甚至对一些局部还换作了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一番研究。这使得本书在思想文化的深刻性方面,不但是一般旅游手册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远远超越了许许多多一般性游记散文集,读者从这些作品中不但很容易读出其背后一个总在行走着的作家的特立独行,更不难读出一个思想者正自由思想着、批判着、歌颂着、热爱着……
这时,我多么想说,当行走成为一种姿态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然而事实上,要获得这份自由和幸福,却又是很不容易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当行走成为一种姿态,便意味着他从此选择了漂泊,选择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生活方式,如古之李白、杜甫等,无一不是;而在当今社会,当行走成为一种姿态,还意味着与体制的决绝,意味着没有工资,没有劳保,没有公费医疗,没有退休金等,甚至意味着行走本身的费用也不再有可以报销的地方……总之一个作家真要实践这一切,不仅需要才华,更需要勇气的。
在我的作家朋友中,陈启文是唯一一位自己自愿从体制内突出不拿工资的真正意义的职业作家,且多年来一直坚守着纯文学创作,我不知道像他这样的作家,除他之外中国还有多少,反正我就只知道他这么一位。就凭这一点,我不能不钦佩他的勇气;同时我更不能不钦佩他的智慧和才华,因为近年来我从他在博客上发的那些照片中看到他的身体竟然越来越发福了,这说明他这些年过得还不错,至少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穷,为此,也让我代表广大读者向他道一声真诚的祝愿吧——
祝他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2010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