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轻买臣席上珍(7)

但最后还真让他给找到了一家,在后海附近的某胡同里。一个同事跟他说,他第一次带女朋友出去吃饭,就是在那里。

只有几张小桌子,人家是做私家菜的。那环境,那布置,一个字:美。说穿了就是专给约会的对象们用的。

不过人家那菜,也要比外面的贵个20%~30%,但第一印象很重要,而且说老实话,价钱虽贵却也能接受。

于地生大喜过望,又专门跑了一趟,去看了环境,还研究了一下菜谱。老板是个40多岁的胖男人,人蛮好,见于地生这么细致,特热情地帮着给推荐了几款菜,还说:“到了这里,你就别考虑你自己的口味了,我帮你推荐的这几道菜,是女的保证都喜欢吃。又不油腻,样子又好看,味道很清爽,吃了这顿饭,保证让她给你加分!”

等到了那一天,于地生早早地就给米拉打电话:“米拉,我去接你吧。”

米拉说:“你怎么接我呢?”心里疑惑,没见他有车啊。

于地生说:“坐地铁,完了坐公交。我们一起走好了。”

米拉就说:“不用了,费这事干吗?我们说好个地方,我开车过去就行了。”

于地生说:“哦,原来你有车啊,那就好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要是路上堵,你也别着急,慢慢开,安全第一,我先过去等你。”

米拉听于地生的口气,热情又关切,一点也没有因为她是女生却比他先有车而感到尴尬,心里不禁有点发软。这男人还真是不错,可干吗就是农村的呢?

老天真是不肯让人事事如意啊,条件好的,脾气大多又臭又硬;相貌帅的,往往不懂得关心体贴人。

于地生家境不好,可偏偏做人极细致耐心。说老实话,有几个女人会不喜欢被男人重视的感觉呢?

第9章残酷的相亲

和很多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子一样,米拉也是“穷养儿富养女”的标准一员。五岁开始学习大提琴,六岁学芭蕾,七岁学绘画,八岁学毛笔,九岁上有外教的外语学校,十岁学奥数……总之她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花钱无数,真是恨不得让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八般武艺全都拿得起放得下。

这样一路下来,米拉也觉得自己状态不错,至少是一优秀的、不俗的女青年,能嫁个富二代当然很好,如果这事有难度,也得找个和自己经历差不多、家庭背景差不多的门当户对的才可以,至少也不能随便屈就个穷小子吧。

可谁知道,儿子们似乎都被穷养惯了,还真没几个能让米拉看上眼的。

26岁过后的第七个月,米拉开始正式加入相亲的队伍。因为所有人都说,你该相亲了,你该相亲了。

相亲的意思,就是要准备结婚,而不是光谈恋爱了。

恋爱可以随便谈,不用考虑对方家世、职业、学历、性格,只要相貌顺眼,聊起来愉快,就一切OK,可以爱得要死要活,也可以爱它个昏天暗地,就和刘豆豆现在的状态一样。

但结婚不同,结婚是一桩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背后包含的东西太多了,简直就是两家人的结合。

所以米拉快满27岁的时候,从父母到亲戚朋友,都开始在她的耳朵边聒噪:“你该结婚了,该出去相亲了。”

米拉也曾很哲学范儿地想过,为什么人非要结婚呢?婚姻在现代社会里,真的就那么重要吗?难道就像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一样,到了7岁就必须被押着上学去?

又或者正应了那句俗话,“婚姻是所学校”,所以每个人还都得去上这学?

老实说,如果不考虑社会舆论的压力,或者不考虑生育的压力,米拉对婚姻没有一点向往之情,至少在她这个年龄,实在还不能意识到结婚有什么好的。她一个人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几点睡就几点睡,又有什么不好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