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后金融不稳定的出现(10)

分等级金融模式中暗含了多米诺效应的潜在可能,而多米诺效应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崩溃和灾难。通过深入分析相关的金融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新的金融层级以及用于获得贷款的新金融工具的引入,很明显是金融系统脆弱性增加的原因。

1966年的信用危机

1966年爆发的信用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金融系统所遭遇的第一个困境,金融工具或机构在这次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次危机迫使美联储扮演了最终贷款人的角色。战后早期金融动荡的发生是因为一些具体业务的失败或金融诈骗事件,比如埃斯蒂斯(Billie Sol Estes)事件和1963年发生的色拉油丑闻案(Salad Oil Scandal)。在那段时间里,美联储不得不针对这些具体状况出手干预。但是1966年,美联储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最终贷款人,其目标是控制系统性风险—— 处于危险中的市场。1966年的信贷危机实际上是1961年以来经济周期性扩张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从未出现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衰退!信用危机仅仅在投资组合的安全边际受到侵扰时才会发生。紧随经济大萧条之后的世界大战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金融资产,导致了战后金融市场的繁荣。

一旦银行持有大量的政府证券,它们就可以通过交易(买入和卖出)那些证券来调整自己的现金需求。由于这些头寸融资行为被记入资产一栏;因此在战后第一个时期中,一家银行最主要的管理问题就集中于管理其资产(也就是它的贷款和投资)。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大银行用光了自己持有的多余的国库券时,它们就开始用存款与联储进行交易,它们开始借入或借出联邦基金。这些借入借出行为成为银行将短期国库券作为头寸融资的一个补充或者替代方式。将联邦基金作为头寸融资的工具意味着借款银行在弥补了自己现金不足的同时增加了其负债。

联邦基金的使用仅仅是将负债栏而非资产栏的银行业务转变成主要的头寸融资行为的第一步。1960年,随着大通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的初试牛刀,CDs成为各大银行最偏好的头寸融资方式。20世纪60年代期间,这种负债的快速增长,使得银行的借出款项能够以快于其基本储备金(reserve base)的速度增长。虽然在确定储备金增长率和货币供给(活期存款和现金)增长率时,美联储致力于追求一种适度的方式,但是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足以导致通货膨胀的最终爆发。

随着20世纪60年代经济的不断扩张,非金融公司在实物资产上的支出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公司自有资金的增长速度(如图所示)。因此,正如表所示,公司的净外部融资急剧增长。对银行机构的资金的需求超过了供给,美联储不断大量地向银行系统注入储备金,于是利率和一般物价水平上升了。

表 美国投资和资金内部来源(非农业和非金融公司企业),1961—1966(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实物资产的购买 内部资金来源 净外部资金 净外部资金/实物资产购买(%)

1961 *

1962 *

1963 %*

1964 *

(续表)

年份 实物资产的购买 内部资金来源 净外部资金 净外部资金/实物资产购买(%)

1965 *

1966 7 *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