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后金融不稳定的出现(3)

如果一个单位能够确保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净现金流,那么它所作出的现金支付承诺将会是一项被广为接受的流动性资产或者货币资产。只要财富所有者相信一家银行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净现金流,那么其负债将会被看作流动性资产。一旦这种信心消失了,财富所有者将不会再持有该单位的负债。这就产生了一个现金流出,从而要考验单位根据自己需要创造净现金流的能力。[ 这是来自R. S. Sayer的名言:“一个银行,尤其是一个中央银行,有责任让自己保持富裕。”R. S. Sayer,Bank of England Operations(1890–1914)(London: P. S. King & Sons,1936))]

归根结底,对于银行负债的接受程度取决于该银行为获得自己所需现金流而取消贷款或放慢贷款节奏的能力。但是,取消贷款的方式显然过于严厉,这实际上是停止现行银行业务的一种做法。此外,这种做法还可能会对那些以往都通过银行融资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银行需要找到一些能够根据自己需要创造现金流但又不会影响其基本贷款情况的方法。这时候就要用到头寸融资工具了。一家运营良好的银行在安排其资产结构时,往往会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资产以创造现金流,而不会取消最低企业贷款以及企业和其他行业短期融资的底线。

二战末期,商业银行持有大量的政府证券。政府证券市场是主要的头寸融资市场,国库券是首要的头寸融资工具。那些拥有多余现金的银行都将购买国库券,而有现金(储备金存款)赤字的银行将会出售国库券。这些买卖行为可以通过独立的交易商或大银行中的交易部门来完成。

政府证券市场是一个交易商市场,它不同于股票市场,后者则是一个经纪人市场。在一个交易商市场上,债券实际上都是由市场组织者购买,然后又被以头寸形式出售;简单来说,交易商用于交易的债券是自有的。而在一个经纪人市场中,市场组织者将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但是经纪人从未真正拥有用于交易的证券。因此,交易商有一个待融资的证券清单。在国库券市场,交易商可以在一个交易日买卖大量证券,可能持有大量证券到第二天。交易商为满足自身头寸融资的需求向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借入现金。要使银行系统有效运转,那些买卖头寸融资工具的交易商就势必要存在;当市场上证券的供给发生变化时,这些交易商可以平抑证券价格的波动。

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组织机构,千方百计地获得与它们期望的和它们所能承受的风险相匹配的利润。银行家通过出售自己异地、异时支付等服务,通过安排融资,通过管理现金的利差来赚钱;获得利差的条件是,资产利率大于负债利率。

当银行家发现了增加其资产回报率或者降低其负债成本的方法时,其所获利润就会增加。要达到此目的,各家银分分通过引入新的企业融资方法和筹集资金方法进行变革:新金融工具、新类型的合同,以及不断出现的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新金融机构。

银行头寸融资工具的演变

商业银行用于为头寸融资的工具是在战后时期发展起来的。最初,主要的头寸融资工具是国库券;银行出售资产(政府债券)从而增加现金持有,而当有剩余现金时买进债券。当国库券被用于头寸融资时,银行会用一种资产(商业贷款)代替另一种资产(政府证券);反之亦然。

银行或大规模现金持有者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都需要有相应的交易商,这些交易商是为了获取现金的目的而买卖头寸融资工具的。只要交易商增加持有政府债券,就需要通过借贷获得现金。另一方面,只要交易商手中的债券减少,他们就是在还债。因此,当交易商手中的债券增加或减少时,他们就是在增加或减少自己的负债:他们通过经营自己的负债来为头寸融资。尽管商业银行是购买政府债券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公司和其他有短期多余资金的机构也都会为交易商提供融资。然而,交易商有时候可能并不能完全通过银行和非银行渠道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交易商市场的平稳运行,交易商必须有应急的融资。一种办法是允许这些债券交易商通过联邦储备银行借款,但是这并没有被采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纽约一家非常大的银行——制造商汉诺威信托公司(Manufacturer's Hanover Trust Company)——不再将向交易商贷款作为自己的一项正规业务。但是,如果所有其他的融资渠道都向交易商关闭了,交易商就可以通过制造商汉诺威信托公司借款。毋庸置疑,如果制造商汉诺威信托公司因为向债券交易者融资而爆发储备金赤字,它就可以利用联邦储备的贴现窗口获得资金。[ Hyman P. Minsky, “Central Banking and Money Chang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LXXI(May 1957); Hyman P. Minsky,Can “IT” Happen Again? Essays on Instability & Finance (Armonk N. Y.: M. E. Sharp & Co. ,198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