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
正如前面讨论的,明斯基认为二战后经济表现出的稳定性不是因为市场正常的自我运行,而要归功于“大政府”和“大银行”。在本书第二部分中,明斯基考察了一些经验性证据,认为每当经济可能要出现崩溃的态势时,预算赤字和最终贷款人干预共同维持了总需求、总收入特别是资产价格和利润。我们在此简单概括一下他考察的案例,并增添几个本书首次出版之后一段时期内发生的例子。
第一,我们认为更新第13章中的表和表是有用的,这两个图表给出了衡量政府规模和联邦财政收支占GDP比重的方法。所有费用占GNP比重实际上从1983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20%多一点。(至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总产出,则比重从下降到。)总体上看,目前的开支比重小于1983年,与明斯基根据两者相对规模和综合考虑的结果比较相近。
再看收入,所占比重从1983年占充分就业GNP比重的上升到2006年占充分就业GDP比重的。在这段时期,收入中个人所得税比重下滑了近5个百分点,而企业所得税的比重上升了。相对于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来说,企业税收增长了,社会保险税增长了个百分点。当经济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运行时,2006年出现了小规模赤字,这也许与明斯基的主张比较接近。然而,税收收入的组成情况实际上已经与明斯基的理想情况渐行渐远,他支持取消企业所得税和工薪税(社会保险税),这几项税收却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产生大量盈余的方案中,社会保障支出实际上略低于1983年的水平(相对于充分就业的GNP或GDP),但税收却高于当时水平。在充分就业水平下的整体财政预算比1983年更加趋紧(支出更少,税收收入更多),但是企业税收和工薪税承担了额外的负担,这些负担包括通货膨胀(成本反映在价格中)、鼓励借款(债务利息被企业税抵消)和阻碍就业(企业的工薪税更高,而工人得到的家庭收入更低)。这不是明斯基所支持的发展,因为它们增加了经济重新回到滞胀状态的可能性。
在第2章和第3章中,明斯基考察了1974年至1975年和1981年至1982年的极度低迷时期。他认为“大政府”在两个时期内对维持收入和利润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每个萧条期所出现的财政赤字使众多企业能持续支付债务利息并设立偿还债务的基金。而且,在两个时期内,转移支付都提高了,这样,根据明斯基的观点,个人收入在萧条时期第一次没有出现下降。这使得消费即使是在失业不断增多的时候仍没有垮掉。明斯基也分析了联邦政府的运行机制,认为在这两个时期内,最终贷款人机制特别重要。瓦里(Wray,1989)用明斯基的分析方法去分析里根时期的经济复苏,该分析表明,并不是供给经济学把经济带出了萧条期;相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大量赤字增加了利润,使投资得以恢复。而且,政府对存贷款行业安排了紧急援助计划,最后导致大约1250亿美元的额外财政支出。尽管这次紧急援助计划并没有采取明斯基所支持的形式(他更倾向于用一家类似“复兴金融公司”的企业接收不良资产从而可以使其中大多数得以恢复,而不是乔治·布什总统在使损失社会化的同时还补贴产业合并),不过该计划还是阻止了存贷款危机把经济拖入更糟糕的衰退和可能发生的债务紧缩。